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民革组织的一项重点任务。65年来,民革上海市委会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按照民革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的要求,在祖统工作中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充分挖掘资源,努力培育特色,呈现多向发力的工作态势。 从单向宣传到双向交流 曾几何时,舆论宣传,是大陆开展对台工作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指导下,市委会成立不久即开始对台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组织对台广播宣传稿,取得显著效果。 海峡两岸开放交往后,市委会联合“海峡之声”等广播电台及上海电视台等媒体举办各类联谊活动,多次邀请台胞台眷参加并对台播放。单向的宣传,开始向“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交流交往转变。 
上海民革组织努力“牵线搭桥”吸引外资、外智,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上海中山学社等平台,先后举办“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研讨会等大型活动,促进了两岸文化学术交流。 在“走出去”方面,时任主委厉无畏多次应邀赴台,在台湾相关大学、研究机构作演讲、学术报告,参加研讨会等活动。2012年,市委会依托上海中山文化交流协会,首次独立组团赴台,至今已组织赴台参访20余批次,主题涵盖社区管理、文化教育、经贸交流、抗战老兵采访等多个方面。双方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加深了友谊。 近两年,市委会走出去的脚步还扩展到港澳地区,除应邀多次组团参加港澳地区和平统一促进会相关会议外,还联合当地相关政府机构、社团组织,举办史料展、摄影展等活动。 成效显著的涉台参政议政 市委会高度重视涉台参政议政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党员中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就经常以个人名义提出加强海峡两岸联系的意见和建议。1989年起,市委会以组织名义持续在上海两会上作大会发言或提交提案,多数都被相关部门采纳或表彰。 
近年来,根据台海形势和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变化,市委会先后组织50余场台情等专题报告会,组织党员学习领会相关精神;每年举办祖统工作培训班、涉台参政议政骨干研修班,发现、发动全市更多党员了解和参与祖统工作,同时聘请党外专家作为市委会台湾问题研究顾问,提高建言献策水平。 为积极落实民革中央关于“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的工作要求,近年来,市委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调研,积极发动祖统委委员参与,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提案、涉台信息等参政议政成果。《关于进一步推动两岸司法互助与交流的建议》《关于促进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的建议》等十余篇提案被民革中央采用并提交全国两会,市委会多次获得民革全国祖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上海民革党员及机关干部共撰写各类涉台信息400余篇,其中《关于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契机,促进两岸观念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建议》《关于有条件地为在大陆工作生活的台湾同胞核发IC卡式台胞证的建议》等150余篇被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国台办,以及上海市政协、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相关部门采纳。 新世纪的新特色、新亮点 青年是两岸的未来,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2004年始,民革上海市委会多次接待台湾高校杰出青年等大陆参访团。与此同时,注重加强在沪台生工作,先后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中华文化寻根”活动,参加人数上千,明显增强了台生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2016年开始,市委会与台湾相关合作方连续4年开展台生暑期实习活动,通过“以实习促了解与认同”,帮助台生了解大陆真实状况,搭建两岸互信桥梁。在市委会领导的高度重视与亲自推动下,该活动已成为上海民革祖统工作的一个品牌项目。 近年来,市委会还通过举办“小物大器――沪台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中山论坛”“两岸青年中山影视文化论坛”等活动,打造青年学习交流、理解包容的平台,扩大上海民革组织祖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市委会始终关注台商、台企生存状况,经常组织在沪台胞开展座谈及联谊等活动,在重大对台政策出台后听取反馈和建议,及时给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帮助台胞解决经营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挖掘涉台共性问题或典型案例提交社情民意信息,培育祖统工作骨干力量。 以社会法制为重点履职领域之一的民革市委会,还在本市民革党员所在律师事务所设立了7家台胞法律服务工作站,搭建专业法律服务平台,为台胞提供属地化的法律服务,促进祖统与社会法制这两项重点工作的有效结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民革上海市委会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创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的祖统工作新局面,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