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创产品为塑造城市精神品格赋能

2022-01-18

  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丰厚。经梳理,上海有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色旧址、遗址612处,其他可移动红色资源近千件。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稳健,2020年全年实现总产出20404.48亿元人民币,占全市GDP的13%。文创是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一环,是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生活需求,推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生工程。

  红色文创产品,是一种承载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体现现代社会发展、融入现代美学和最新科技成果的创意产品。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并步入后百年进程,探讨如何结合上海丰厚的红色资源和优势的文创产业,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创思维和创新创意的形式载体,讲好红色故事,对赓续红色血脉,塑造城市精神品格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研究发现,上海红色文创作为新兴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尚待一一解决:

  一、上海红色文创尚处于初级阶段,红色文创资源的挖掘、开发和维护利用仍有不足

  目前一大在利用红色资源方面可圈可点,开发红色文创产品100多件,许多红色文创产品成为爆品。除了一大等少数红色资源场所外,即使如二大、四大遗址、团中央旧址等场所,其红色文创的开发还没有很好地呈现。国家及上海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艺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若干意见》《关于上海市文化文物单位实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录分配激励的指导意见》等针对性政策,但由于政策的宣传推广应用不足,上海的红色文创出现冷热不均的景象。上海红色文创占整个文创产业的比例和规模,还比较微小,需要依托上海文创事业的平台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此外,红色文创产品开发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系列开发思维和策略。当红色文创开发有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的时候,这个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可能会形成创新不够、设计重复,文创产品面貌千篇一律等旧症。再及,数字化传播是当前重要传播方式之一,红色文创也不例外。目前上海在红色文化资源方面还缺少资源数据库的整合平台,红色文化未能最大程度利用。

  二、上海红色文创的传承形式有一定开发,但还没有广泛的推广,开发之后落地难

  上海目前红色文创的传播推广形式可谓结合时代及年轻群体的需要,如网红直播带货,盲盒潮品,VR实景演出,举办红色文创大赛,开设红色专线公交车等等,这些红色文创的推广形式新颖多彩,吸引了年轻群体,但从现有的这些推广形式来看,仍处初始探索的阶段,缺乏系统规划,带有散发性,只是小范围线上或线下的传播。

  三、红色文创的独特性使其在市场发展中遇到一定的困难

  一是由于红色主题图像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决定了红色主题的图像、颜色、文字、构成方式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制,不适合随意地变化,这对于红色文创的创新有较多的限制。二是缺少市场化的买家承担开发成本,文创产品很难具备一定体量,优秀的设计没有最大化地转化为落地的真正文创产品。三是红色文创的主题性清晰明确,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红色文创产品的用户群体多为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党团组织。然而限于活动经费不可用于采购礼品的规定,使得红色文创的推广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总得来说,红色文创之路的建设还缺乏对红色文创与塑造上海城市精神品格有机结合的系统、长远规划,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大政策传播及实施,由政府牵头整合统筹红色文创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

  首先,依托上海文创事业的优势平台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文创产品的开发需要专业审美和设计,主要的创新力量是社会团体和企业,因此,需要加大政策的解读、传播和实施力度,让已经制定发布的关于红色文创的政策起到激励相关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对大赛中选出的可量化的优秀作品,由政府联合社会资源,共同合作开发落地,通过政府采购或者项目补贴的形式进行合作,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入红色文创的研发与市场经营队伍。

  上海的1000余所(件)红色资源,并不是每一个场所都具备红色文创的开发设计能力,外包专业的社会团体和企业是开发红色文创产品的主要途径。可以考虑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整合红色资源,并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具备承包红色资源设计开发资质的社会团体和企业。同时尽快出台关于落实具有顶级IP价值的公共红色文化资源权属的规定。建议利用市文创办的服务平台,研究红色IP的评估、授权、确权和运营等规范与管理,为红色文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关于红色文创数字化传播,是当今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目前上海已经具备了多种红色资源数据库,分散在各处各机构。建议打造上海红色资源数据库平台,通过平台链接各机构红色资源数据库。平台设置权限向市民免费开放,使红色文化适应网络时代传播方式。同时,建议将上海红色基因库的数字化项目,纳入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重点,拓展红色文化的应用场景,积累文化数字资产,打造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数字化红色文化品牌。

  二、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的精准开发、推广及投放红色文创产品的完整体系

  建议从开发阶段入手,开发更符合当下需求和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喜爱的产品,包括物质载体的产品和非物质载体的产品如活动等。从政府层面引导红色文创的系列开发策略,对于旅游市场、日常生活消费、红色主题活动等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地开发。紧扣时代步伐,紧密融入上海大都市的日常肌理,打造“小而美、接地气”的红色文化体验产品。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等挖掘出来,在细、小、精、美上做文章,进行创意转化,让红色文化不但有意义还有意思。

  同时,有针对性地、精准投放推广,强化文创与社会各产业融合,如年轻人喜爱的影视剧、视频平台、游戏等,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文创产业开发模式。如借鉴中共一大文创的成功经验,在线下网红打卡地,知名旅游地点,线上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落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也可积极开拓新用户群体,如与上海本地的名优特产相结合,如功德林的素月饼、国际饭店的沙琪玛等,借名优特产等渠道推广红色文化。上海已建有“开天辟地-革命启航”等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市民群体参与,例如“上海百万青少年红色大寻访活动”“红色旅游校园行”、本市职工“爱上海、游上海”春秋游活动等,推动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展红色旅游主题教育活动。

  三、为红色文创营造更宽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是适当解放思想,给予红色主题设计上更多的自由度。相关部门如宣传部要设定红色文创规制,给予红色文创创制的明确标准和范围,在基本的、关键的视觉图像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的创意,以提升设计创意的空间。二是鼓励红色文创仍要坚持走市场为主的道路,这是红色文创生命力的主要来源。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为红色文创提供切实的目标市场和设计方向,努力在文创的构思和立意上寻找与市场的巧妙结合点。三是在政策上适度放开对红色文创产品购买的限制,允许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各个庆祝宣传活动中购置红色文创产品,扩大红色文创产品的传播。

  要用好盘活上海的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创产品赋能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塑造,通过红色文创在潜移默化中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将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文创多种形态让民众接受,是对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最好宣传,其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需使本来就为数不多的红色文创的运营项目走出困境,可让优秀的红色文创产品走进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用品、文具,让下一代牢记红色使命,从而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很好地传承下去,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