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香精香料话语权,推动时尚消费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2022-01-18
一、背景情况
时尚消费品产业首次被列入本市“十四五”规划中的“3+6”新型产业体系,香精香料是食品、日用品、化妆品等时尚消费产业的上游重要添加剂,在纺织、材料等领域都有应用,犹如“芯片”对IT业,其高技术含量成为时尚消费品产业高附加值的主要来源和核心竞争力,被称为“轻工业味精”和“时尚消费品芯片”。2020年,香精香料全球市场规模近2000亿人民币,间接带动效益高达10倍。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新格局背景下,加快谋划上游高端环节的发展战略,掌握香精香料国际话语权,对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时尚消费品产业体系至关重要。
二、问题和分析
(一)“时尚消费品芯片”被国际巨头垄断,上海时尚消费品产业上游存在“被卡脖子”的隐患。
近几年国内新消费风起云涌,时尚消费品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而产业链上游的香精香料却呈现被外资高度垄断的态势,香精香料行业CR10(前十大企业市场集中度之和)为77.0%,瑞士奇华顿、美国国际香精香料、瑞士芬美意和德国德之馨四巨头,以其丰富的产品结构和完善的产业链,获取毛利率高达40%-50%的市场收益,目前中国共有香精香料企业1000余家,大多属于中小型企业,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盈利能力较弱,仅奇华顿一家企业的营收就接近我国全行业销售总额。据调研,上海家化以及东方美谷的近300家化妆品企业,香精原料90%以上依赖进口。香精香料具有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的“六次产业”特征,当前上海尚未出台相应的战略规划,缺乏跨部门跨产业的整体布局,“时尚消费品芯片”的缺失,导致国内巨大的市场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二)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研发人才是提升上海时尚消费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瓶颈
香精香料产业高精技术和研发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上海“嗅觉经济”、“颜值经济”、“舌尖经济”等时尚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短板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全球香料香精工业市场被高度垄断,导致行业技术壁垒高,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自身不重视,缺少研发投入、优质资源缺乏有机整合等原因。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尚存在“全球香料香精工业市场是一个小众市场”的观点,导致宏观政策关注不多,基础研发投入较少,技术人才培育力度不强等问题。目前上海集聚了国内领先、制定标准的香料研究所以及中科院、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具备技术创新优势,拥有培养化工专业人才的华东理工大学,全国最强的调香专业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具备国内人才高地优势,但由于缺乏对本土技术、品牌、人才、历史文化等相关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有机整合,产业链上的这些高端要素没有形成上海品牌优势。
(三)“时尚消费品芯片”的标准和规范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追求,天然精油产品在上海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护理、美容、辅助医疗,目前精油行业年复合增长率24%-25%,由于缺乏专业认证和权威标准,产品存在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等比较突出的市场规范问题,导致一些精油企业游走不同于行业的空白处“野蛮”生长,市场产品质量和价格差异大,制约了本土天然精油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则通过执行更高的团体标准和强大的营销策略,抢占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大钱被别人赚走”成为本土优质企业的一大痛点。
三、建议
上海打造时尚消费之都,应多措并举提升香精香料话语权:
(一)加强顶层设计,打造跨部门跨区域的时尚消费品产业体系。首先摸清上海香精香料产业家底、盘活优势资源,明晰未来的发展重点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快研究部署推动上海香精香料产业发展的专项战略规划,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次,遵循香精香料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规律,跨部门、跨区域整合要素,充分利用本市及长三角的化工业、轻工业庞大发达,具有上下游产业链优势和生产制造优势,进行整体布局;三是结合国内大循环和对口扶贫,用好用足西部的原料资源优势,布局天然香料的原料初加工生产基地,实现优势互补的国内大循环格局;四是面向消费者的动态需求,推动时尚产业与健康、文化、旅游等新消费需求有机融合,借力“五五购物节”、“上海旅游节”等平台,加强产业与消费的互动。
(二)加强研发与强化品牌建设双管齐下。一是促进技术研发和引进高端调香人才。一方面引进具有话语权的世界著名调香师,解决人才稀缺性;另一方面加大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科研院香精香料领域基础研究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研发队伍;二是抓住“国货国潮”的消费新趋势,用好中国元素,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本土企业研发出如桂花、芳樟、丁香、茉莉花等更有差异化的香味配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国潮”形象塑造促进产业升级,同时结合健康上海战略,推动中医药特色的芳疗新消费业态等提质增效。
(三)制定地方标准,规范香料市场。先行一步,制定高水平的上海香精香料地方标准,健全和规范市场发展。一是加强行业原料种植、加工、应用和服务的标准建设,推动本土企业提高质量和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中国话语权在香精香料专业领域的建立;二是参照国际成熟的体系标准,进一步规范天然香料市场,由本市相关行业协会牵头成立“天然香料认证中心”,对天然香料的提取工艺、组分、成分进行认证,并设立标识标志,促进天然香料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秩序,争取掌握天然香料产品市场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