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缺口大,政策公平性有待加强!民革上海市委呼吁加大公租房市场供给,房源向初创和小微企业倾斜
2022-01-19
来源:劳动报 作者:郭娜
现行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在运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有较大改进空间。
公租房很好,但有需要的年轻人能申请上吗?调研显示,成功申请公租房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通过个人申请的,超过半数是通过工作单位集体承租。正在举行的上海两会上,民革上海市委提交提案,呼吁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市场供给,并加快立法。
个人、民企申请保障性住房难度大
提案指出,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上海总计需要的租赁住房规模高达386万套左右。根据已经解决和政府预计解决的需求,在住户规模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上海仍有218万户的住房租赁需求需要完全通过房屋租赁市场进行解决,所占比重高达总租赁需求的57%,保障性租赁住房缺口依然较大。
民革上海市委组织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个人和民企申请保障性住房的难度更大。在已经享受保障性房屋租赁的受访者中,超过一半是通过工作单位集体承租,此外还有一小部分是单位自建租赁住房,仅有不到1/3是通过自己个人申请的。而在申请了该项政策但未成功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是通过受访者个人进行申请,且公务员、国企申请的成功率显著高于民企及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
相关部门和各区在向社会公开投放房源时,会优先满足机关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申请需求,约60%房源是政府部门和系统内重点企业包租。对于感知政策公平程度的评价,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小部分符合条件的普通人靠运气才能享受”。
此外,问卷显示,上海“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政策的公布情况较为零碎、滞后;人才公寓的具体实行情况为各区乃至各租赁住房运营机构各自为政,有自己的操作办法和管理方式,市民查询存在困难;较多受访者对于政策完全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以上海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为例,调查显示该部分人群对于保障性租房政策如人才公寓等知晓度较低,其信息来源主要是已享受的亲友或受政策扶持的签约单位。
建议:加大市场化供给,向初创和小微企业倾斜
提案指出,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支持作用,扩大市场化供给规模,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在可能的空间范围内综合利用税费手段,加大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在“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保障空间,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量。在后续的规划供地方面,不仅要鼓励各区统筹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等交通便利区域集中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也要尽量鼓励各区统筹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和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等区域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时加快制定推出相关的配套细则。
在促进公平方面,提案呼吁要扩大政策的受益面。建议“十四五”时期在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整体供给基础上,扭转房源配给实践操作中侧重机关事业单位和重点企业的做法,增加面向社会公平投放的力度,比如向初创、小微企业倾斜。尤其是对于公租房、人才公寓这种具有公共属性的资源,淡化产业导向,更多应采取普惠性质的推送方式,尽可能降低资源错配问题。
此外,提案还建议,要增强政策知晓度,加强信息整合与宣传力度。并在上海先行先试,以《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作为立法依据,加快保障性住房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