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新闻午报]综合医院应“消化”常见病患儿

2014-01-22

来源:新闻午报

image

  近年来,儿童用药及就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儿童就医集中在少数的儿童专科医院,社区医院无儿科可看,儿童就医高峰季一号难求问题如何破解?1月21日,市人大代表、徐汇区卫生党工委副书记、区卫生局局长刘诗强,市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小儿骨科行政主任、教授陈博昌围绕儿童就医及用药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

  儿科看病排队堪比春运

  前段时间出现呼吸道疾病患儿就诊高峰,很多家长感慨看病排队堪比春运。陈博昌坦言,近几年,儿科看病的确较难。而儿科医生也是不堪重负。“我的很多同学都在上海各个儿科医院当大夫,一个门诊的大夫半天接诊80至100个病人。”陈博昌说,“这不仅对于我们看好病是不利的,而且还存在着一定风险。儿科医生非常疲惫时,可能会有疏忽。”

  陈博昌认为,现在,在环境等各方面条件影响下,儿童容易得病,尤其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看病者一多,供需矛盾就开始突出。除了人多,儿科大夫的数量最近几年增加相对比较缓慢。儿科医生队伍在萎缩,病人又集中儿科医院、儿童医院等几家重点的医院。

  刘诗强表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的出生率很低,造成儿科大夫供过于求,综合医院的儿科不断萎缩,导致目前出生高峰后应对就出现了问题。20年前供过于求,地段医院也取消了儿科门诊。“这几年来迎来出生高峰,每年都有20多万,儿科一下子供不应求了。”

  此外,家长的心态也造成三甲医院看病难。常见病完全可以就近到综合医院看。

  应完善梯度就医

  “怎么看病、怎么预防,这些基础的知识普及医务人员责无旁贷。”陈博昌表示,应该让医务人员做一些大众宣传。社区要做好保健工作,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尽可能恢复一些病房,增加医生,把常见病、多发病就近的二、三级综合医院就解决。专科医院主要是对疑难病例、专科病例进行诊断治疗、研究,合理分布。

  刘诗强提出,应恢复儿科专业,提升儿科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目前,儿科医生收入普遍偏低。正在进行的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就是在改变以前的激励分配模式。以前哪个科室收入高,医生的奖金就高,我们现在要改成业务量大、风险大、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即使科室收入低,医生收入也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