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要有好环境要有好机制
2014-01-22
来源:解放日报
【声音】画一根企业转型微笑曲线
“既要拉车看路也要宽容失败”
喻亮代表说,新一轮国资改革中,对国有企业实行了分类监管的管理机制,提高了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了大框架还要看具体怎么做,建议开一个“菜单”,把过去的审批制要改为条件制,并出台配套措施。有了条件之后,就让企业自己对号入座,拉车一定要看路,埋头拉车不看路,就会有巨大的损失。还要允许企业创新、宽容失败。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从低端向高端延伸,要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这种创新需要有投入,过程中必然面临失败和风险,希望市政府建立“宽容失败”的机制。
“为国企度身定做灵活激励机制”
蔡全根代表说,要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国资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首先要把法人管好,还要把董事会建好,至于经理人是不是一定要政府来任命,是不是一定要上级来派,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国企活力。
“避免中小企业遭遇‘玻璃门’‘弹簧门’”
袁立代表说,中小企业事难办、人难见的问题还存在。他到香港、台湾考察时,都看到一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机构,建议上海也建立一个中小企业管理局,把牵涉各个部委办的管理职能问题理顺,分清你管啥、我管啥,不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
【交锋】国企民企,到底谁更“难”?
唐小杰代表说,国有企业就是企业、属于竞争性行业,需要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争取更大发展。
“民企‘过得好’就要傍国企这个‘大款’。”李贻明代表认为,民营企业最好的路径就是与国企合作,只有这样,混合制多种经济的活力才能在上海发挥出来。
【回应】国企改革也是民企机会
市经信委:目前自贸区的建设、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我们正在更加关注国资、外资与中小企业的结合,各相关委办联手搭建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