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新闻晚报]"上海制造"本地粉丝近半,市场优势不再

2013-01-31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冯兰蔺

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上午举行

image

今天上午,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委员边听发言边认真记录
晚报何雯亚现场图片


  民建市委去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问卷显示:本市每年境外消费约500亿元人民币,入境消费每年仅150亿元人民币左右,两者占比约为4∶1。今天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民建市委发言中指出,应尽快提振消费,重塑上海经济发展动力。
  
  民生项目用微博进行“民调”
  
  上海政务微博总数超过2500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利用微博疏通矛盾、传递民意?民革市委在发言中指出,不妨灵活运用微投票、微话题、微群等,就重要民生事项设置议题征询意见,开展网上“听证”并做反馈。民革市委建议,首先要增进政务微博与官方网站、政务信息系统的协作,提供明晰便捷的网上公共服务门户,对工作人员开展政务流程培训,发挥政务微博服务窗口的流程导向作用,指导民众利用网上、网下渠道制度性解决问题。
  
  可增强“民调”功能,主动把握民意。灵活运用微投票、微话题、微群等,就重要民生事项设置议题征询意见,甚至有些争议性的政策也可直接问计于民众,开展网上“听证”并做反馈。让政府与民众之间就各方意见取得沟通,让决策更贴切人民期盼。
  
  “失独”家庭每年递增500户
  
  据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上海有无生育可能的“失独”家庭7000余户,且以每年500户的趋势递增,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市妇联在大会发言中建议,从完善政策保障、精神慰藉、多元服务等方面重视对本市“失独”家庭的政策帮扶和社会关爱。
  
  调查显示,这些“失独”家庭大多是中老年群体,收入不高、身体状况不佳、心情忧郁、自我封闭、脱离主流社会,过着留守空巢、寂寞无奈,甚至是失魂落魄、备受煎熬的生活。
  
  市妇联建议,修改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一是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持有《光荣证》的公民,其独生子女在未满十六周岁之前发生意外伤残或者死亡,不愿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中的年龄限制去除。同时,将《上海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办法》中规定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和未再收养子女的人员,由区县政府给予的扶助金调整为一次性补助5000元到8000元。对符合再生育条件且有再生育意愿的夫妻,要给予再生育的政策保障和服务,对不生育但有收养意愿且符合收养条件的家庭,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收养子女。
  
  5成受访者不愿子女当工人
  
  据去年市总工会调查:55.1%的人明确表示不愿子女当工人,主要原因是认为工人“收入报酬低”、“社会地位低”。另一方面,本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预计“十二五”期末将达30%,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市总工会建议,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调查显示,除了一线技术工人后继乏人、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外,本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缺口同样较大。有关数据显示,上海金融人才总量约为23.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其中有国际化经历的人才仅占1.4%,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全球航运人才排名,上海仅列第八。
  
  市总工会指出,必须把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建议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提高职工特别是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水平,研究制定本市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的中长期规划,配套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本市每年境外消费约500亿
  
  民建市委去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一项问卷显示:本市每年境外消费约500亿元人民币,入境消费每年仅150亿元人民币左右,两者占比约为4∶1。民建市委在上午的大会发言中指出,应尽快提振消费,重振上海经济发展动力。
  
  这份调查问卷还显示,目前本市消费整体尚处于较低水平。市民消费大部分依然停留在基本保障性的刚性消费层面,其中饮食和住房消费位居前列,有效的中高端消费呈规模化外流。56%的家庭愿意选择进口商品,26%选择合资产品。近年来,有效消费力外流趋势加大。近6成家庭自己打理家务,儿童教育和老人照顾方面,近80%家庭选择由自己或家人承担。家庭服务消费基本自给自足。
  
  值得关注的是,本市近一半以上家庭首选上海品牌,对“上海制造”的忠诚度很高,然而上海品牌随着产业的退出,市场优势已不再。问卷亦对未来上海本地市场消费趋势进行了预测:首先,消费呈基本型向改善型发展。居住和装修名列前茅;教育、医疗和旅游则分别位列其后;其次,汽车消费势头依然不减。结婚购车意愿强烈;托老、托幼和家政服务以及美容美发、家庭绿化等消费将逐渐上升。
  
  民建市委表示,眼下上海入境消费只占2.3%。按每年平均500万人次入境抵沪计,未来上海具有1500亿元人民币入境消费的巨大空间,要充分利用契机,着力于消费的国际化定位。
  
  民建市委建议中央授予上海实施入境消费退免税等国际通行做法,先行开展反暴利法的前期调研,同步推进定价约束机制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升具有资源禀赋、关乎振兴消费的传统优势产业。以此加快制造业同商贸业的互相渗透和融合,以消费需求引领“上海制造”向“上海创造”的升级发展。
  
  深化文化体育产业融合
  
  市政协委员朱建国在上午的发言中建议,不妨深化文化与体育的产业融合。
  
  具体来说,可借鉴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成功演绎了英国引领工业革命辉煌历程,又进而传播表达了英国期望继续引领现代科技、创意发展的梦想。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不但成为美国国民趋之若鹜的体育盛宴和文化盛事,也成为美国吸引世界眼球的利器,还以独特的明星效应广泛拉动美国的传媒业、娱乐业、旅游业。
  
  他建议,从战略上可实施分“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尽快利用现有优势文化产业,搭建服务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和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上海的出版、传媒、影视、艺术、娱乐等均属国内优势产业,应尽快将这些产业向体育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