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解放日报]举罗维邓白氏案为例 呼吁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刻不容缓

2013-01-3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两亿条被窃个人信息数据里连你搬几次家住几号都清楚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市人大代表厉明一番话,引来众人共鸣。
  
  昨天下午审议两院报告,市人大代表、杨浦区司法局副局长翟骏呼吁,要保护法官的个人信息与执法信息。“曾有一位法官,被服刑回来的当事人找上了门,威胁要给他全家人好看,逼得这位法官不得不临时更换住处。”翟骏说,像这样的案例在法官当中并非少数,还有当事人把法官的孩子堵在了校门口,“这些个人信息怎么会被轻易拿到?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是否能够提高安全等级?”
  
  话音刚落,厉明代表要求发言,“作为律师,出于举证的需要,很希望方便查询到当事人的相关信息。但现在确实存在个别律师为了牟利,利用‘身份’之便,出卖信息。”他提到,曾经多次收到广告邮件,称某地律师拥有当地所有人的信息,每份开价2000元,如若需要,内档卷宗全部可以复印出来。“就因为一些人滥用信息,导致如今必须立案才可取证,为律师办案带来不便。”他也就有了开头的感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使用的不断深入,个人信息似乎没了安全存放之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代表提到去年的罗维邓白氏公司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此案中,警方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2亿条,企业信息数千万条。胡传平说:“我们参与了案子的侦破。让我大为吃惊的是,当我在他们的数据库里试着输入我的名字后,各种信息一目了然,甚至连我搬了几次家,门牌号分别是什么都一清二楚。”
  
  三位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反映了同样的关切:个人信息安全,已刻不容缓。
  
  胡传平代表提到,前不久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有了上位法,但具体的行政法规以及可供支撑的技术手段缺乏,“社会发展到现在的阶段,立法与技术,一个也不能缺。”他介绍说,现在他所在的研究所正在力推“网络身份证”,通过政府授权,对网络上的个人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这也是欧盟目前正在推进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个网站、每家电商都能发放,却没有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
  
  “缺失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建立起来,现有的制度办法要整合起来。”厉明谈道,比如对于个别律师售卖当事人信息的行为,可通过健全诚信档案体系的方式来加以制约,“让他们明白,违法的代价很大,倘若泄露当事人信息,就要进入黑名单。现在而言,个人信息之门是不可能彻底关上,关键是法律要及时跟进,为其设好‘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