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时报]大城市健康发展需要新产业支撑
2013-01-29
来源:联合时报 作者:王文佳
方奇钟委员认为,上海发展“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产业”正当其时
热衷于“城市化率”的驱动发展和大规模的“钢筋水泥森林”构建,而无暇顾及城市防灾救险与救助事业与产业的发展,市政协委员方奇钟发现,在这样的反差之下,相当数量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高层建筑火灾逃生“无门”、地区水灾被淹汽车逃生“无助”、燃气泄露报警“无声”、高架路车险救助“无力”、突发灾险防治“无策”……他认为:“在这一连串‘无’的背后,除了缺乏理念、思路与心理准备之外,关键是缺失高效有序的城市防灾救险保障机制与强有力的防灾救援救助产业作支撑。”
国家工信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千军万马着力发展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先进高端制造业,而对目前国内最急需的“城市防灾救助用品”与“老年功能化生活用品”,问津者甚少。“是短腿,更是机会。”方奇钟说,内源需求的“空白”,就是民生最紧迫的“内需”;而民生需求的“或缺”,正是都市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机遇。
更让方奇钟激动的是,发展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产业,恰恰是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镇化、扩大内需与民生化”高度融合,且最能集中凸现“三大要素”于一体的重要产业。实地考察中,他发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产业经济的重要部分,特别是融入了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物联网感应与新型材料等当今高新技术,致使城市防灾救助产业,门类更健全、功能更完备、覆盖更广泛、使用更便捷。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且曾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理念,发展‘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产业’正当其时。”方奇钟认为,上海应率先创意建立具有指标意义的“国际城市防灾救援(助)产业港”,让最高端、前沿的技术、产品和研发实力在这里展示,并形成营销与体验功能的城市防灾救助产业集聚地及综合解决方案中心,为国内“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产业”的发展,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他相信,在成功举办世博会的上海,如果能创建“国际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上海)产业港”,那不仅能为魅力上海添亮色,更为我国城市防灾救援救助产业,实质性地填补了一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