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各级公仆各方监督 权力关进制度之笼
2013-01-29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琼珂 洪梅芬
昨天的政协大会首场发言中,委员们在台下凝神聆听。
殷立勤摄
如何从严治政、高效治政、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如何全面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昨天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大会发言中,委员们各抒己见。
【改作风】
不能仅靠体制内自查
刘毛伢委员:改进工作作风需要建立实施细则
■本报记者陈琼珂
“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上面要,下面报,真不真,不知道”……
刘毛伢委员说出一组顺口溜,“这是网上的一些顺口溜,真切地反映了一些干部身上的工作作风问题,例如工作浮夸、吃喝成风、脱离群众……这些顺口溜并不是特指上海的干部,但它是一种民众情绪的反映,是一种发泄、无奈,发人深省。”
为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上海制定了30条具体措施。然而,制定规定仅仅是一个开端,怎样落实、落实得如何,才是要紧的问题。刘毛伢很担心出现“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凉”的情况。他指出,目前出台的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很容易在各地、各部门的执行中走样。
要防止这项工作走过场,建立可操作、可量化、可检查的标准势在必行,刘毛伢提醒,“这个标准既要防止宽泛,也不能不切实际,最好由社会各方参与制定”。有些标准弹性空间较大,比如,目前会议经费缺乏具体标准,往往按照经验或类似会议参照比较来确定,经费被严重高估。另一方面,唱高调、不切实际也不行。表面上看,标准很低、很节约,实际操作中由于标准不合理而无法执行,其后果是执行过程中标准被屡屡突破、形同虚设。
“使各项规定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能仅靠体制内的自查,而应引入社会力量”。刘毛伢举例说,比如将公务员因公出国全程公示,在政府网站公开具体出国人员、花费、学习考察心得。“只有将各级‘公仆’真正置于社会各方监督之下,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治贪腐】
加强制衡“一把手”权力
李芬华委员:积极推进建立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
■本报记者洪梅芬
2008年―2012年,全市各级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办职务犯罪案件1815件2117人。其中,贪污贿赂类案件占91.3%。李芬华委员分析说,本市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权钱交易现象较为严重;行业“潜规则”引发的犯罪问题突出;领导干部犯罪带来社会负面影响大;职务犯罪手段出现了新变化,规避法律和对抗侦查的意识及能力在增强。
李芬华建议尽快制定《上海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构建领导干部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的机制,科学有效地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制约公权力的运行。“腐败的本质是公权力的滥用。现阶段腐败问题的多发易发,与公权力配置集中,又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密切相关。配置公权力要兼顾效率与廉洁两个方面,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衡。”在她看来,可借鉴香港反腐倡廉工作经验,探索成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执纪执法等机关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民主监督,实现监督闭环,提高监督实效。
李芬华还建议,积极推进建立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上海应积极推进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可先从新提拔干部做起。对于新提拔的干部,财产申报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应列入干部选拔的必经程序,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防止在廉洁方面‘带病’提拔。”
“以科技手段提高制度执行力。”李芬华表示,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个人银行资金账户,实现交易电子化,尽可能地减少现金交易和流通,个人和单位的交易都应留下痕迹;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纳税制度,防止巨额财产被隐匿。
【讲法治】
规则千万不可朝令夕改
殷啸虎委员:“解决问题”不能花纳税人钱买太平
■本报记者洪梅芬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一个基本原因,就是“惯性思维”,认为严格依法办事、走法律程序,办事速度慢、效率低,甚至办不成事。殷啸虎委员指出,运用法治思维,看似程序多一点,速度慢一点,但能从源头上防止社会矛盾,有效化解矛盾。
“不但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智商和情商,更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商’。”殷啸虎具体分析,在制定政策和法规、进行决策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既要充分发扬民主,又要严格依法办事。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但一旦形成规则,就要严格遵守执行,要做到法治诚信,千万不可朝令夕改。他举例说,近日关于闯黄灯是否该处罚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争论,就是在制定规定之前没有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进行法律论证,规定制定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争论又草率停止执行。
“领导干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不应先考虑如何‘摆平’,要找出问题和矛盾的症结,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殷啸虎说,目前一些经过法院终审判决的案件通过信访反复折腾、最终又妥协让步,严重损害了法律权威;另有一些案件,为了所谓“解决问题”,由政府拿出纳税人的钱去花钱买太平。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民权利的保护。
“现在社会管理方面暴露的问题,大都存在监管不严甚至监管缺位的原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以批代管、只批不管、不批不管’的现象时有所见。”在殷啸虎看来,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不去行使权力,本身就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我们应当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不要等出了问题才想到去‘问责’,结果问来问去最后却没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