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代表委员给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
2013-01-28
作者:陈寅
建设上海版“小康社会”
陈寅
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
作为地方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否可以把建设小康社会,结合上海实际情况进行“落地”。让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百姓都能有个明确的目标。否则,到2020年,即便宣布小康社会已经建成,但如果仍有很多百姓生活在旧区中,那我们一定也会“心虚”的。
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词语,作为我们研究文字的也理解不了,比如“静态交通建设”,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这些词语可以更加通俗。此外,一些数据让人无法理解内涵。比如提到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提高到28%。作为我来讲,无法理解28%这个数据传达的全部意义。
报告需要“名词解释”
马驰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研究员
某些条目比较抽象
奚君羊
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政府工作报告还应该再具体些,不应该记流水账,未来要达到的目标,不够具体,比较抽象,比如第十三页,“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段,怎么认定,怎么考核,怎么确定目标实现了没有,目标太抽象,需要有鲜明的可比性。
期待相应措施出台
钱世超
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政府报告前面提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后面最好有相应的措施,以期指导今后的工作。
报告应着重谈“办法”
赵国靖
市政协委员、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海目前遇到了发展上的瓶颈,在发展上,有新的“办法”很重要,报告里面应该着重谈“办法”。
战略思考有待提升
方荣
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思考还有待提升,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进行战略思考,而不应该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得失,更应该了解民生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