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时报]苏州河两岸开发 应力戒“碎片化”
2013-01-28
作者:顾晓红
“从长远考虑,市级层面要统一出台《苏州河两岸综合开发建设导则》”――市政协委员陈永弟亮出观点。苏州河游览观光航线正式开航已近三年,但这是一条“下不了船的航线”,虽然不少码头设施多已建好,用市政协委员凤懋伦的话来说,只能“漂在‘楼盘峡谷’中听介绍”。“苏州河开发中对沿岸历史遗存保护力度不够”,市政协委员王慧敏强调。这次全会上,三位委员不约而同呼吁,苏州河两岸文化、旅游、商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力戒“碎片化”,并尽快修缮历史遗存。
陈永弟委员是闸北区政协主席,“苏河湾”建设是闸北区工作重点,闸北区政协进行了不少相关调研视察。陈永弟委员建议在市级层面成立“苏州河两岸协调开发”协调机构。“黄浦江有序开发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成立了市级层面的‘黄浦江综合开发办公室’,相对而言,苏州河两岸的协调开发明显滞后”,应“按照整体规划和分段落实的原则推进苏州河两岸综合开发――市级层面上进行整体规划和总体设计,区级层面上结合区情进行具体演绎和细化并组织实施,聚焦重点区域、突出重点项目、规划重点产业,实现高标准、高品质开发和成片开发,防止低层次开发和‘零打碎敲’,对参与开发的企业制定有关扶持政策,从税收、融资、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对统一的标准,避免无序竞争”。
长期从事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研究的民革市委副主委王慧敏委员所主持的一项调研有着这样的结论:苏州河两岸列入保护的54处遗存建筑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获保护、修缮和利用,苏州河流域文旅商的开发与管理,涉及诸多部门,缺乏一个责任明确、权限匹配的管理机构进行统筹,造成的后果势必是开发不足和过度开发、重复开发共存,导致产品与业态结构难以有效整合。她认为应重点挖掘与整合上海近代民族工业文化、近现代苏州河流域民居生活文化、上海非物质遗产文化三大主题,全方位地融入文化创意发展理念进行综合整体的项目设计,强调三大文化主题与现代服务业的多种业态的深度价值关联与融合。
致公党市委秘书长凤懋伦委员认为,目前苏州河两岸综合开发流于“碎片化”,有两个关联性极强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整体规划的问题,目前各区都有一套思路,但缺少一个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二是陆地与水上呼应的问题,“前些年的动迁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已经使沿岸不少历史建筑、文化特色岸线轮廓线受到破坏,但是留存的近现代企业厂房、仓库、文化教育机构(如著名的前圣约翰大学)、其他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仍然体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要尽快修缮、利用好历史遗存,让人们了解这个城市生活、生产的历史”。整体规划涉及到条与块、条与条、块与块的关系问题,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协调较为困难。十一届政协期间就曾连续提交过相关提案的凤懋伦委员继续呼吁,尽快确立和细化苏州河沿岸开发的整体思路、定位、原则和要求,“确定一个市级层面的主管部门,发挥其整体规划设计和统筹协调实施的职能,使苏州河沿岸的景观开发与建设既在整体上统一规划,又在具体落实中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