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百姓配药为何舍近求远?
2013-01-28
作者:邵珍
几乎每个门诊日,瑞金医院的高血压科候诊区都坐满了人,一个上午就要接待300多个患者,而他们中大部分是来配药而不是看病的。本报记者陈龙摄
阿芳YF:好一点的药社区医院就配不到,挺不方便。
12球球12:解决这问题,需增加医保药店,增加社区医院新特药和质优药品种。
嘎笑煞人:医和药如何向社区医院倾斜,实际上是公立医院的大门为谁开的问题,是救人为先还是获利为先的问题。社区医院在技术水平和设施上面自然与大医院有差别,但在药物分配上应当讲求公平。除了少数特殊药品,绝大部分应对社区医院开放。――选自文汇网和文汇网微博
■会场声音方便百姓在社区看好病配全药
民革上海市委带来了一份“关于提高本市药品可及性”的提案。对老百姓来说,“药品可及性”就是在社区里能看好病、配全药。提案认为,这对于实现多发病、慢性病患者下沉基层医疗机构,缓解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提案指出,上海高等级医疗机构药品配备齐全程度远大于基层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与大型医院无疑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按照正常诊疗习惯,患者不会擅自更改高等级医疗机构的用药,尤其是服用后已显效果的药品。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没有配备这些药品,患者仅仅为了配药也会到高等级医院就诊。
提案建议,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配备数量,“不仅是基本药物应当配备齐全,还应当配备相应数量大型医院常用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对于一些没有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或者价格低廉、微利的常用药,有关部门也应在政策上引导基层医疗机构使用。”
提案建议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药品可及性”中的作用。在完善竞争机制的前提下,政府可尝试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等方式引导零售药店扩大经营一些疗效确切、受群众欢迎的廉价经典药、常用药。尤其是对于零售药店销售基本药物以及传统低价药物,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提案还建议医保主管部门降低医保定点药房设置门槛和医保定点药店规模要求,加快赋予符合条件的零售药店医保定点资格,让多数符合标准的药店都能获得处方药销售资格和医保定点资格。
■记者调查八旬老人每月“报到”仅为配药
虽说家门口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每个月的20日,年逾八旬的陈近才夫妇总会准时出门,坐4站公交车,到瑞金医院挂号配药。一年间,从未间断。
家住自忠路的陈近才老人,患高血压、心脏病多年。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不过五六分钟的路,这些年,老人量血压、配常规药一直很方便。去年,陈老伯的血压莫名升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了几次药都不见效,于是到瑞金医院看病并配了新药。一周后,血压终于降了下来。眼瞅着血压平稳了,陈老伯拿着新方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却发现新吃的药并不在基本药物目录之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配不到。从此,老两口每个月都要到瑞金医院“报到”。
定期上三级医院挂号,只为配药,并非个别现象。这其中,慢性病患者占了相当一部分。上周四上午10点,记者来到瑞金医院五楼的高血压门诊。门诊处,8名医生同时接待患者,但候诊大厅里几十把座椅始终坐得满满当当。抬头看电子屏幕,就诊号已经叫到208号。记者随机询问了近20名患者,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表示“是专门来配药的”。
地铁要换乘3条线路,单程至少一个钟头――这样的配药历程,家住真如的徐女士已经坚持了两年。她告诉记者,自己也曾几次拿着药方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但都失望而归,所以干脆再不动这个脑筋,老老实实来大医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即便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替代药,许多患者也不会轻易尝试。去年9月,家住闵行的市民朱先生在中山医院体检中查出肾结石。当天,他就挂了专家门诊配了4盒肾石通颗粒。3个星期后,眼看药要吃完了,朱先生想就近配药,可辗转几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二级医院都没配到。
■部门回应市卫生局:适当放宽社区自采药品政策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卫生局获悉,上海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适当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主采购药品的政策,方便更多的病人到社区看病配药。
上海从2011年2月1日起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07种)的基础上,经严格遴选后增补了381种地方基本药物,共计688种,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社区用药需求。2011年2月1日起,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按零差率进行销售。2011年8月20日起,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执行本市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后的药品价格,总体价格降幅达到39%。
据介绍,“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政策”是上海6项医改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在客观评估基本药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情况的基础上,上海将充分考虑部分患者反映“社区配不到药”的情况,出台政策适当放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主采购药品的政策,更好地满足社区患者的用药需求,促进市民就医下沉社区。
卫生部门也建议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配不到自己主动要求的药品,可在社区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适当调整用药习惯,使用688种基本药物之内的该社区中心所配备的替代药品。他们表示,同一通用名的药品往往有数十家甚至更多药品企业生产,而按国家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对每种药品只能配备1-2个企业生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