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稿件

市人大代表审议人大常委会与“两院”工作报告

2016-01-28

  金可可(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说,司改背景下,我对提升法院审判效能,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有几项建议。一是组建审判团队,是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审判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深圳某些法院试点的审判团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上海也有法院开始试点,建议我们上海法院也在试点的基础上抓紧总结适合本市的经验,进而在全市推广。二是进一步探索庭审方式改革。建议注重庭前准备程序,尤其是争点整理;研究如何推动立法与司法解释的修改,强化证据失权效力,避免证据突袭造成的审判效率低下。三是探索裁判文书改革。对一些简要的、批量的案件,建议探索制订标准化的表格式裁判文书,以避免浪费审判效能。四是探索将一些审判相关非核心事务,在更大范围内采用购买服务、外包的模式处理,以将有限的司法资源解放出来,投入到审判事务中去。五是探索如何进一步减少或剥离审判人员目前所承担的一些非审判工作(比如撰写信息,过多的调研、课题工作等)。

  翟骏(市杨浦区政府法制办负责人)说,对于本次“两院”报告,我提一些建议,一是要深化司法与行政之间的良性互动,助推上海法治政府建设。通过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以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公正司法,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救济的需求,也是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创新发展大局的需要。2015年,市政府做被告的案件,从2014年的13件飙升至242件,上升1762%,客观上需要深化司法与行政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互享,开展交流学习研究,强化工作协同联动,推动司法建议落实反馈,规范行政应诉出庭行为,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等等,形成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合力,以更好地回应群众的法治期待,促使行政纠纷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二是建议法院积极创新,大胆作为,在完成繁重审判任务的同时,探索形成破解难题的创举。比如:法院的执行工作历年来始终是人大代表们关注的重点,执行中,债务人与第三人串通倒签长期租赁合同占有房产对抗房产抵押权,以达到逃避债务执行的目的,这一问题近几年来有蔓延的趋势,导致大量的债权被搁置,影响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希望上海法院能够研究形成有效的工作举措,加大执行力度,提升执行效果,扫除执行障碍,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董波(市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民革市委专职副主委)说,审议《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对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去年一年的工作中,市人大常委会更加关注了重点领域的立法,有力提高了立法的质量;更加注重了服务发展大局,有效地加强了在城市安全、环境治理、计划预算和司法改革等关键领域的监督;更加突出了人大工作中人民代表的主体作用,不仅在保障代表履职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方面有了明显提升,而且通过有限措施强化了代表议案意见的督办,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过程中,注意听取代表和下级人大的意见建议,在完善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制度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十三五”规划期间,上海的发展将面临更为关键的选择和深沉的改革,人大常委会也应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进一步加强实践,完善制度,更好体现出我们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