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青年报]人大代表:车牌车位以后比车还贵 交港局长:完善公共交通才能治本
2012-1-14 14:25:01
  兜兜转转好几圈,偏偏一个车位都找不到,好不容易“逮”着了空位,明天还要重复再“抢”一回。如果你是开车一族,对这样的经历一定不会陌生。2010年末,上海仅民用车辆拥有量就达309.7万辆。2011年,仅截至10月底,上海已累计投放新车牌照额度9.05万辆。巨大的数字背后,日益严重的“停车难”困境正在困扰市民和管理者。近日,《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询市民意见,在人大会场里,“停车难”的矛盾与机遇,也成了代表们的热议话题。

  

  停车难问题成两会焦点。  

  现场:午休时间热议停车难

  观点:准确的说法叫“缓解”

  “现在说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更准确的说法叫‘缓解’。”

  ――市人大代表李国弟

  “现在说如何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更准确的说法叫‘缓解’。”当“停车难”已经成为社会性难题,市人大代表李国弟对《上海市停车场(库)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询市民意见颇为欣慰,“去年我就在呼吁这个问题,今年看到了行动。”身为浦东新区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弟对停车难导致的突出矛盾与争议了然于胸,“旧校区规划时没有想到今天会面临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只能想办法解决已有的难题,并且控制这种情况恶化。”

  有意思的是,由于记者采访时正值午休时间,会场里有不少人大代表在休息聊天,听到了这个话题直接“插”进来表达看法,“我看啊,买车要和车位挂钩!有车位了才能买车,没有车位就不给买,国外的一些城市就是这样做的”,这边话音未落,那里就有代表不以为然,“都不买车了国民经济怎么增长?有需求的人怎么办?”还有代表预测未来趋势,“照现在这样发展,以后就是车牌和车位的价格比车子还贵。”

  视点:发展太快超出“预见”

  对策:完善交通+导出人口

  “治本还是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并且导出市中心人口。”

  ――市人大代表、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

  “城市发展速度快,过去的规划没有‘预见’到。”这几天,市人大代表、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被众多媒体记者“追逐”,对于人大代表们热议的“停车难”话题,他也深感任务艰巨。孙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将在地上和地下建设更多停车场,同时在所有的新规划中明确停车空间,避免“停车难”膨胀。

  对于代表们提出的诸多建议,孙建平在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治本还是需要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并且导出市中心人口。”孙建平告诉记者,“轨交、地面公交配套、最后一公里”是未来公交体系发展的三大重点,唯有让市民们“乘坐公交也能便捷地到任何地方”,才能真正提高“少开车,多公交”的意识。事实上,随着公交系统的持续完善,有关大都市收取车辆拥堵费,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案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今年的车牌额度还要从紧。”孙建平坦言,包括限制车牌在内的政策一直在研究。

  孙建平还表示,只有大量市区人口导出才能真正缓解局部区域的道路资源匮乏。据悉,上海计划建设15个大型居住社区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广泛分布在松江、青浦、奉贤、宝山等诸多区县。

  视点:医院学校门口多隐患

  对策:加强宣传+缩进围墙

  “如在土地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医院或学校围墙缩进一点,建一个车道,方便病人和学生上下车。”

  ――市政协委员凤懋伦

  在昨日的讨论中,凤懋伦委员则着重关注解决医院和学校门口停车乱问题。

  凤懋伦说,近年来,医院和学校门口停车乱的问题愈益突出,一方面,送病人到医院看病或送孩子上学的车辆都想尽可能地就近下车,于是你拥我挤,乱停车下人上人,特别是周一到周五的早晨;另一方面,不少医院和学校都位于主干道,乱停车上下人,驾驶员人不离开占道停车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正常的交通秩序,有时候还会引发严重的拥堵与安全问题。

  凤懋伦认为,要解决好医院和学校门口停车乱的问题,可以从加强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做起。

  同时,市区两级交警部门要与相关的卫生局、医院、教育局、学校等一起,逐个地对门前停车乱、拥堵的医院和学校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包括工程方法在内的各种手段和措施解决:如在土地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医院或学校围墙缩进一点,建一个车道,方便病人和学生上下车。

  视点:大外滩区域停车困难

  对策:限时车道+见缝插针

  “在六车道道路两侧车道划出限时停车道,交通高峰时段,限时停车道用于车辆行驶,保持六车道通行能力;非高峰时段用于车辆停放,减至四车道通行。”

  ――民建上海市委

  据了解,民建上海市委也提交了有关《破解‘停车难’,繁荣大外滩》的提案。提案指出,沿黄浦江的大外滩地区,过去一直是上海商业集聚之地,但如今大外滩的商业繁荣程度有所降低,这与过度的交通管制有关。

  提案认为,以外滩地区为试点,创建道路资源精细化管理示范区,从车辆行驶规则、管理办法、道路标识、智能管理、执法标准等方面着手,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管理水平。在六车道道路两侧车道划出限时停车道,交通高峰时段,限时停车道用于车辆行驶,保持六车道通行能力;非高峰时段用于车辆停放,减至四车道通行。在路面较为宽裕的路段,充分利用机非车道结合部资源,见缝插针划分停车位。

  视点:企事业单位过夜开放

  对策:互相信任+错时停车

  “如果互信建立起来,政府可以招人管理政府机关的停车位,这也意味着,政府机关车位的大门也是可以向市民开放的。”

  ――列席市人代会的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

  针对《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内环线以内的新建商品房,居住停车配建指标拟提高至1:1(一户一车位),对于这一规定,有些代表和市民反映是否太豪华?

  针对这一问题,列席市人代会的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表示,本市还是不鼓励市区人口大量拥有汽车,市区还是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本来中心城区停车就很困难了,如果新建楼房只注重建房却不建同比例的停车位,那么只会对加剧中心城区的拥堵,内环线内的新建商品房,停车位不配置是不被允许的。

  当夜间小区车都回来,停都停不下的时候,如果就近停在附近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若干意见》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内部停车设施在非工作时间向居民提供经营性停车服务。

  黄融说,这个事情能够实施下去,需要双方配合,比如,一个商务楼晚9点到早7点可以对周边小区市民开放,但市民一定要保证在早上七点钟就要把车开走,如果不执行大家既定的协议,双方没有互信,企事业单位就不太愿意把这部分资源让出来。如果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意用错时低收费的方法方便周边居民停车,也有利于解决小区因夜间停满车带来的消防隐患。“我们还会出台一些指导性意见,保证错时低收费的执行。”

  黄融表示,如果互信建立起来,政府可以招人管理政府机关的停车位,这也意味着,政府机关车位的大门也是可以向市民开放的。

  》机遇

  停车场产业前景广阔政府扶持引社会参与

  “停车位的严重短缺也揭示出停车场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全国来看这将是每年数千亿产值的巨大市场,这将形成一个长期的经济增长点。”

  ――市政协委员孙海彬

  市政协委员孙海彬认为,停车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建设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孙海彬同时指出,停车场既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产业发展的千载良机。从全国来看这将是每年数千亿产值的巨大市场(以每个车位3~5万元计,每年新增上千万辆汽车,扣除报废车的数量和部分道路路面的停车位及地面非立体车位数量,停车场产业每年至少将有3000-5000亿元产值),这将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大量的就业及财政收入,形成一个长期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政府在停车场方面的投入将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将停车场纳入战略发展产业的长远规划之中。

  孙海彬建议,解决“停车难”问题,需要全方位促进停车场产业的健康发展,从土地、税收、设计、生产、融资、扶持资金、天使投资、上市审批等多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停车场建设,使停车场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新亮点。

  政府还应设立鼓励停车场产业发展的专项孵化基金,加快资源整合与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同时鼓励在停车场产业内兼营汽车维修、保养、美容、保险、租赁等相关衍生服务,做大停车场的相关产业。

  对于停车场的管理,孙海彬表示,停车场的经营可实行规模化统一管理,形成专业的规模经营企业,控制和降低停车场的经营成本。

来源:青年报 作者:高玲 朱莹 陈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