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慈善机构采购农民滞销大白菜免费送市民的活动13日仍在继续。而正在进行的上海“两会”上,“菜篮子”同样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建言加强农副产品的产销衔接,以“直通”方式造福两端。
上海市人大代表朱明华表示,很多居民反映不同区域的菜场,蔬菜价格差价几近50%,一些中心城区的菜场由于摊位费高,菜贩把成本都加在了菜价中。因此,市民对于公益性菜场呼吁很多。
如何从机制层面保障蔬菜产销衔接?如何将平价菜场、公益菜场等举措推向长效?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流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汪亮认为,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部门要建立起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流通关系;二是菜场管理需要建立公益性菜场与生产基地对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三是农副产品应该进行集团化、集约化经营;四是加强商务部门与农业部门的有效融合。
上海市政协委员胡里清补充说,在做好“农超对接”、降低摊位费的同时,还要注意运输环节的配套政策。此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蔬菜信息化体系建设,完善反映市场波动的价格监测制度和预警体系,建立相应的数据平台,定期公布蔬菜的播种和收获面积、收获数量、产地价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