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发展文化繁荣建言献策――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城市精英应有文化趣味
在巴黎、伦敦、纽约,城市精英们聚在一起时会较多地谈论一部新戏、一本新书或一场音乐会。这种氛围,目前在上海显然是不浓厚的――我们谈金融、股票、房产或者社会新闻的多些。2011年,我们随政协的团访问奥地利,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上,全场观众竟然能津津有味地听哲学家做几十分钟的演讲,令人十分感慨。
所以我们呼吁,城市精英们文化关注点应进一步提高,从而带动整座城市的文化趣味提升,并激发城市文化原创的积极性。同时,面对纷繁变化中的大城市生活,要有学习、认识、表现的信心、勇气和毅力。面对市场经济的种种诱惑,我们要有定力。
市政协委员朱建国、周荣:缩小文化发展“剪刀差”
这些年来,上海公共文化服务有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但是也应当看到,本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资源配置、产品提供、服务能力存在诸多不均等因素。因此,要尽早遏制“剪刀差”的发展趋势,努力实现全市范围内“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为此,一方面要改变单一行政化布局公共文化设施的思路,兼顾人口密度、辐射半径,按照“便利性”、“均等性”的要求,拾遗补缺地对原有设施布局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郊区的自身资源和动力,发挥上海的文化资源基础优势,处理好大型文化设施集中布局与基层文化设施均衡布局的关系,使“集聚”兼顾“均衡”。
此外,还可以扩大市级文化资源对远郊区县的支持,组织文化名人、专家学者、文艺人才、技术人才帮助远郊区县改善和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市工商联:推动中小企业转型需产业引导、融资支持、财税扶持
加强产业引导,推动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要以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重点,要引导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准入标准,积极培育市场。
加强融资支持,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要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严格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逐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要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成立票据流通机构,促进中小企业手持商业票据加快流转。
实施财税扶持,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有关市、区级机构加强合作,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加强对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支持。加快落实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政策,切实为现代服务业企业减轻负担。
市政协委员包起帆:天津港建设机制值得借鉴
其实天津港的自然条件要比上海港差,海河水浅,淤积严重,但天津港坚持机制创新,规划先行,产业引导,实现了航道疏浚、吹泥、促淤、成陆、港口建设、临港工业一体化,核心是让天津港和临港工业区合二为一,成为利益的共同体。天津港现规划造地120万平方米(相当于1/8个香港),由天津港集团、天津临港投资控股公司、中交一航局、中交天津航道局等共同组建新公司,负责建港造陆及有关基础设施开发和建设,现已逐渐形成我国北方地区经济重镇。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横沙新港开展疏浚、促淤、造陆、建港、设立临港工业区的五位一体建设十分必要。因此,有必要组织力量分析国内外陆域港岛建设机制的优劣,从经济统筹学角度研究港区建设的新机制,从而为上海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为此,建议要把开展上海港新港区选址及其建设机制的研究列入2012年市府工作计划,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相关部门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研究,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增翅添翼。
民建上海市委:找准突破口建设“局部自由贸易港城”
建议加快推动海关转变监管模式。在现行的“三港三区”内实现“园区”监管与“港口”监管一体化,并对过境货物的保税监管实现由备案制向登记制转变。海关应将货运舱单管理与货物仓储管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统一的关区代码,同时,货物进入“三港三区”只需进行海关登记。以便国际货物以“三港三区”为目的港进行直转,使“区”与“港”的功能有效叠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港联动”。
探索设立国家边防可监控的“绿色通道”,设立相应的办事和服务机构,方便各国商船在“三港三区”内自由注册和通航。勇于“先行先试”,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通行规则,减少各种税收屏障,在“三港三区”内探索进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进而形成“国际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积极推动在将要形成的“港城”区域内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与外币自由兑换。
加快“港城”区域内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相关高级人才的集聚,建立和自由贸易区运作规则相适应的中端、低端人力资源教育实训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