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已达897.7万人,占本市常住人口的39%;其中,常住来沪女性410.84万人,占常住人口女性的36.8%。目前来沪务工女性以中青年居多,25-40岁的占64.1%,平均年龄为33.4岁;已婚者占83.7%,家庭状况基本稳定。但她们在参与上海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面临着“进入城市易、融入城市难”的问题,尤其表现为职业角色、生存身份、社会保障、社会地位等方面的边缘化。对此,市妇联建议,更加关注关心来沪务工女性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加快推动其社会融入。
来自市妇联的朱鸣在大会发言上表示,来沪务工女性中无业者占18.9%,非正规就业+无业者占32.2%;就业者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为主,大多集中在低技能、劳动密集型行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占58.2%。只有28.9%的来沪务工女性认为与同岗位男性获得同等报酬,同工不同酬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工资报酬中能获得加班工资的不到20%,合法权益受侵明显。来沪务工女性从未参加过社区文化中心活动的占87.8%,没有上海本地朋友的占36.8%,易出现信息和沟通障碍。朱鸣在大会发言上建议,各级政府以购买服务或委托专业机构的方式,将对来沪务工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纳入促进创业就业的整体规划,为其创造提供更多弹性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使其兼顾家庭和工作。同时加大对企业用工情况的稽查力度,尽快将来沪务工女性群体医疗、养老、工伤、生育方面的保险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考虑建立来沪务工女性数据库和外来家庭数据资料库,开设上海方言、家庭教育、卫生保健等指导服务,帮助来沪务工女性构建社交网络,帮助其增强抗边缘化能力。
对于上海外来劳动人口的心理问题,民革上海市委的李世耀也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要落实行业工会,让外来务工者获得行业归属。比如成立外来务工者密集的“餐饮行业工会”“建筑行业工会”等,使工会成为外来务工者行业权益维护的第一依靠。李世耀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外来务工者的特点,更加主动地提供各类服务。如开辟外来务工者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手段表达诉求。发挥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作用,宣传与外来务工者相关的社保、计生、入学、就业等政策服务信息,同时重视与人口输出地政府的协作和资源共享,加大与各地驻沪办的联系,分担服务本籍务工者的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