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于孙中山诞辰日,特别是“逢十”纪念之期均举行高规格的纪念活动。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始终支持、继承和守护孙中山思想和事业。1956年和1966年,在全国举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和100周年之际,宋庆龄以其特殊身份发表了多篇纪念回忆文章,高度称颂孙中山的一生,并给予孙中山思想以时代意义。
感怀新中国成立:“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1949年6月,宋庆龄在收到中共中央毛泽东、周恩来邀请她北上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来信后,毅然作出同意北上的决定。尽管北京是她的“最伤心之地”,但她想去看看新中国——“它的长度和高度,它的诞生和生命的开始”,这也是孙中山生前盼望的新景象。
9月21日,宋庆龄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她在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说:“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胜利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1949年9月21日,宋庆龄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
在10月1日下午的开国典礼上,宋庆龄遥望着摆放在天安门对面的孙中山巨幅照片,看到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宋庆龄后来回忆说:“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紧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珍视孙中山遗物:“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
上海莫利爱路29号寓所(今香山路7号上海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宋庆龄婚后唯一的家,他们于1918年入住于此,这里记载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的互相扶持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宋庆龄非常重视这处充满回忆的寓所。1950年,她曾写信给好友王安娜,说道:“房子以后将作为纪念馆,所以一切必须照原样不变。我不得不放弃我心爱的餐厅家具……为了保留精神财富,你必须做出牺牲。”1956年10月,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之际,宋庆龄在故居中先后3次整理出一批孙中山的重要文献和珍贵遗物,分别交给北京和上海的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在整理遗物的同时,她还亲自重新布置了故居里的陈设,使客厅、餐厅、书房、卧室保持着孙中山在此生活时的风格和原样。
为了让参观者对上海孙中山故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中山故居编写了一本小册子。1957年10月,宋庆龄为《孙中山故居》纪念册撰写序言,她写道:“孙中山没有什么财产,他以毕生精力献身于中国革命,死后只留下他的书和他的故居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曾经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道路取得胜利,而为建设富强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基础。在这条道路上,中山故居象征着重要的里程碑。”
撰文纪念:“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写过多篇纪念孙中山的回忆文章。1956年11月,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宋庆龄接连发表《孙中山——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的儿子》和《回忆孙中山》2篇关于孙中山的文章。1962年11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6周年,宋庆龄发表题为《孙中山和他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的文章,强调孙中山在晚年时思想的转变,她说:“(孙中山)在他的晚年达到了最高峰。这一发展的顶点是他决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一道进行中国的革命。”
1966年,正逢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宋庆龄撰写了纪念文章——《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为写这篇文章,宋庆龄花费很长时间,下了很大的功夫,还先后请爱泼斯坦、周恩来帮助修改。11月12日,宋庆龄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的万人集会,发表了这篇演讲。文章全长计1万多字,是宋庆龄作过的最长的纪念孙中山的演讲。
在这篇文章中,她详细地介绍了孙中山一生的业绩,称赞他是一位“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她强调孙中山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如果他退出,就去加入中国共产党,和那些真正要使中国在世界上享有自由和平等的人在一起。”最后,她深情地说:“他的名字和他的精神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我们为他四十年的忘我斗争而感到骄傲。”
无尽的追念:“终有甜蜜和爱恋的记忆留在心间”
作为一个深爱着丈夫的女性,她对孙中山的思念不曾随时间的流逝有丝毫减少。每逢孙中山的忌辰,宋庆龄总是尽可能地避免参加公众的纪念活动。在给友人黎照寰的信中,她写道:“每当我试图去回忆我和孙博士在一起的日子,我的伤口就被撕开。为这个原因,我不打算参与任何类似的纪念会议。每当人家纪念这样的日子,我却是在经历痛苦。”
宋庆龄的挚友们都了解宋庆龄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常常在孙中山忌辰之日送上鲜花和花篮,宋庆龄收到后即致函表示感谢。1975年3月15日,82岁高龄的宋庆龄致函廖梦醒,感谢她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送来鲜花,信中这样说道:“谢谢你送来如此艳丽的康乃馨……它们温暖了我的心!你懂得,一旦我们所爱的人与我们诀别而去,那么相互爱得越深,我们所承受的悲痛也就更深沉。只要我活着,我内心空荡荡的感觉和悲伤将永远不会消失……但正像你所说,我们终有甜蜜和爱恋的记忆留在心间。”
正如宋庆龄所说:“时间永远不会淡化我的记忆。”宋庆龄是孙中山的亲密伴侣和忠实的战友,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奋斗目标。从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撰写的纪念文章中可以了解,宋庆龄选择“永远和党在一起”,不仅是出于对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的信任,更是基于对孙中山的革命理想的理解和坚守。最终,宋庆龄成为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在这条道路上,孙中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研究室文博馆员王婉如撰稿,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副馆长、上海中山学社社员宋时娟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