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上海中山学社在上海民主党派大厦召开2023年度全体社员会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中山学社社长徐毅松出席会议并讲话。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中山学社常务副社长于雪梅,学社副社长戴鞍钢、廖大伟、韩昭庆、高立伟、瞿骏出席。会议由于雪梅主持。市委统战部、市社联相关部室同志,学社原副社长沈祖炜、项斯文、章义和,学社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学社社员等80余人参加会议。

在社员大会上,受学社理事会委托,于雪梅作2023年度学社工作报告。2023年,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和上海市社联的指导帮助下,在民革市委会和民盟市委会的支持参与下,在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社积极开展孙中山思想研究和传播,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果。
学社以研究实效为核心,挖掘“学术性”“统战性”外延内涵。与孙中山基金会、(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等单位共同主办2023年粤台沪“纪念孙中山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60余位专家学者嘉宾聚焦“孙中山与中国社会变革”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与互动;主办“‘辛亥’的延续——纪念二次革命110周年”学术研讨会,重温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深切缅怀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功绩。学社集刊《近代中国》出版两辑,展示孙中山和近代中国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社微信公众号充分发挥宣传与统战阵地职责,发布学社动态和研究成果。学社接待多批来访团队,并积极参加市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各项活动,在交流互动中增进友谊,增进合作,密切联系。上海与宋庆龄研究会、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等开展互动交流。

学社以自身建设为牵引,促进学社可持续发展。在以徐毅松同志为社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学社在保持优势、夯实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社务管理、完善队伍建设、促进党建学习。全年共发展新社员15人,中青年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学社共有会员139人。多名社员在各自专业领域取得喜人成果,韩昭庆、瞿骏、徐涛等多人入选“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表彰名单,体现了学社以学术立社的宗旨和人才荟萃的特点。学社新成立学术委员会,为学社各项活动开展和学术传承贡献了智慧。
会上,廖大伟通报了学社财务使用情况,依次介绍庾向芳、李文硕、郝诗楠等15名新社员,李志茗、庾向芳2名新增补理事。

徐毅松对2023年学社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体社员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深刻把握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思想这一根本要求,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时刻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认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我们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把理论武装作为终身必修课,把理论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坚定理想信念的过程。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对上海指明的政治站位、总体定位、实践落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新征程上海一切工作的总指引、总遵循。学社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始终紧扣这条逻辑主线。
二是聚焦“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读”出上海这座城市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最早明确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的实施是“天时”,中山先生在上海这座城市留下的深刻历史印迹就是“地利”,而“人和”就是我们广大社员在孙中山研究领域的专业素养。他希望社员们在今后工作中,通过学术研究印证在上海这座城市,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而不懈奋斗的结果,才是足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
三是以学术创造、学术交流为平台团结海内外学人,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更强大力量。2024年,学社和孙中山基金会、台湾陈守仁孙学研究中心“两岸三方”共同举办的“纪念孙中山”系列学术研讨会将在台北市举行。他希望各位社员紧跟国家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研究、撰稿等工作中,争取多出精品;“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纪念研讨会已列为明年学社重点工作,希望各位学者在把好政治关的基础上,踊跃投稿;《近代中国》集刊能紧扣“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黄兴诞辰150周年”等重要历史时间节点提前布局、组织专栏文章。通过这些学术研究工作进一步体现上海中山学社的学术价值和统战功能。

当日,徐毅松社长主持召开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社长会议和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社长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学社2023年度工作报告、学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和相关预算和拟增补社员、理事名单,讨论了内部管理暂行条例等文件。理事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学社2023年度工作报告,通过了新社员、理事名单。上海中山学社常务副社长于雪梅,副社长戴鞍钢、廖大伟、韩昭庆、高立伟、瞿骏、徐涛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