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稿件
把握三对关系强化三种思维——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之于基层治理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7-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基层场域是群众感知最为强烈的生活空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群众有获得感,党的政策就能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纲领性文献。要理解报告中对于基层治理提出的新要求、新理念,就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看,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看,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时对工作提出的要求“一以贯之”地看。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理论层面把握好三对辩证关系,在实践层面强化三种工作思维。

一是要把握好“集中”和“民主”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也要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所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关键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共提及民主49次,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要治理好基层,就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发扬集中指导下的基层民主才能晓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才能团结奋斗,办成大事。

三是要把握好“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安全的地位前所未有。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基层作为促进发展、解决矛盾、保证安全的“底盘”,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交汇点。要增强危机意识和主动意识,将回应性治理转变为整体性、集中性、主动性治理,将各类风险挑战有效防范和化解在基层,实现通过保安全以促发展。

二是要把握好“权利”和“义务”之间的辩证关系。我国居民在社区场域享受越来越多的服务(权利)的同时,其作为社区主人翁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正在不断消退乃至消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内嵌着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指向,不仅指出了人民是城市建设成果的享有者,更是强调了人民是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重塑社区共同体意识,让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保持相对均衡,才能实现基层良性发展。

近年来,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政府在理念上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在理论层面精准把握上述三对辩证关系,代表着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然而,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给社会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也给基层治理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新的难题,如何将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题”。回答这一问题,就要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基层治理和基层工作提出的一贯要求上来。

一是强化人民思维,以政治化担当重塑基层治理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方面,我们要牢牢抓住“基层治理关键为了人民”这一理念,坚持人民的主体性,深刻认识到社会治理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基层治理关键在于人民”,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在治理过程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厘清各自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边界和角色定位,做到人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分工及其职责。

二是强化系统思维,以协同式参与构建基层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用系统思维指导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盘活社会资源,即如何让政府、市场、社会力量以及居民群众形成“一池活水”,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局面。为此,我们需要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格局,激活各方力量,让社会各方资源充分涌流。与此同时,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大力弘扬坚持和依靠群众的“枫桥经验”,让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形成参与基层治理的合力。

三是强化精准思维,以绣花式精细实现基层治理成果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社区作为城市生活空间的综合体,要实现更高层次的治理,就需要精心勾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在细微处下功夫。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人民群众更加注重政府服务是否周到、服务流程是否方便、群众诉求是否得到贴心回应。为此,“精准思维”就是要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菜”,通过基层走访调研、广泛联系群众,强化科学研判,分类别、分层级、分阶段优化服务机制,面前群众有针对性地创新服务供给方式。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层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要以人民思维为根本,以系统思维为方法,以精准思维为要义,加快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从而续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诗篇。

【作者简介】俞祖成,民革上海市委委员、民革上海支部副主委、民革上海市委理论文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作者:俞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