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作为高校民主党派开展工作的基础,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基层组织的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民主党派未来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助推其突破发展瓶颈,建设好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一、当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班子建设有待加强。一是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往往是由专业水平高的专家学者或者学术带头人担任,有的在从事民主党派组织工作之前,并没有相关领导经历,缺乏开展党务工作的经验;二是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三是有的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意识较为薄弱,大事小事都由领导直接决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变为了领导们的一言堂。
2.活动参与度有待提升。组织生活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组织活动的基本形式。然而,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过于僵化陈旧,创新性有待提升,同时,成员参与党内活动的意识比较薄弱,也需要提升。因此,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涣散状态,使得基层组织作为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难以产生应有的社会和政治影响。
3.成员发展不够严谨。据调研,民主党派成员老龄化严重,目前高校有相当数量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中离退休的成员占三分之一以上。因此,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经常需要发展新成员,但发展过程中却存在不严谨的现象。一是基层组织在发展新成员过程中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二是基层组织在发展新成员过程中追求速度,不重视程序;三是基层组织在发展新成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导致成员在某个学院或者某个学科聚集,缺少多样性。
4.制度建设不够全面。制度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而制度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现如今,有的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不足;有的对制度的制定没有进行深入地研究调查,也没有充分征集大家的意见,导致制度流于形式,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和执行力;有的在制定制度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考虑集体的利益,使得制定出的制度不够规范和科学,对党内行为起不到有效的约束;有的高校基层组织还缺乏合理的党内评价和激励机制。
二、新时代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做好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政党意识和大局意识;二是优化领导班子的配置,加强任职后的党派干部培训,让每一位班子成员都在最合适的位子上为党派建设添砖加瓦;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和集中双管齐下,加强组织建设。
2.丰富创新组织活动。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成员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丰富和创新,探索研究新时代下,符合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特点的活动。一是发动成员的力量,号召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意见,寻求具有创新性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二是充分发挥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个人特长,结合特长来开展生动活跃又接地气的活动;三是为开展活动制定出详细的规章,从而消除党派活动的涣散状态。
3.提升成员质量。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发展新成员的过程中,要学会严格把控质量关,尽可能引入综合水平高的新成员。基层组织不但要保持发展新成员的数量,而且要保证发展的质量,在关注学术水平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政治素养。具体说来,一是要明确新成员的发展标准,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程序;二是高校统战部门要协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做好成员发展工作,合理分配政治资源,主动将一部分优秀人才留在中共党外,协助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做好新成员的发展工作。
4.健全党内制度。面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内部制度缺乏系统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着力建设一套符合党派特点、为成员所认可并适合实践操作的制度。例如,在党派内设立激励制度,鼓励组织成员积极为党派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完善公示和监督制度,避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处于自我管理、无人监督的状况。
高校民主党派作为新时代统一战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肩负着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责,而基层组织作为民主党派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是民主党派的基础所在。因此,在当前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之际,做好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也就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王祥修:民革上海政法学院支部主委、民革上海市委委员、民革上海市委理论文史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政法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