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1913年康德黎赠孙中山的题签照 孙中山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伟人之一。关于孙中山的研究成果从清末至今,浩如烟海。今天,试从若干老照片谈起,从老照片看孙中山的“朋友圈”。 据国家博物馆研究人员统计,孙中山生前所留影像资料有500余种。国家博物馆藏孙中山生前原版照片近100张。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老照片600余张,均为孙中山及亲友所留。此外,广州市博物馆,广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文博单位都藏有数量不等的孙中山及亲友遗照。此处择其一二,略加考述。 
图为1920年,梅屋庄吉赠孙中山签名照 “朋友圈”里的荷马李 2011年上半年,美国在台协会曾在台北某馆举办过一场“孙中山先生与美国”特展,2013年3月12日至3月31日,广东省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引进此展,名为《孙中山与美国特展》。该展首度以孙中山先生和美国间的紧密连结作为展览主题。美国国家档案局、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以及生前深受孙中山先生倚重的荷马李将军家族,都提供了不少珍贵展品。众多展品中,孙文敬赠李将军惠存照为宣传热点。照片来自美国与荷马李关系密切的家族。 荷马李为美国人,身体瘦弱,自学成才,从小醉心军事史,熟悉欧美军事史。著有《撒克逊时代》《无知的勇气》。《无知的勇气》问世后,美国读者反应冷淡,但在日本、德国等国家,该书非常受重视。当时几乎每一个日本陆海军军人都人手一册日文版《无知的勇气》。这本书在世界各地再版多次,荷马李名声远播。1910年,他接受德皇威廉二世邀请赴德国校阅军队,后被英国罗伯尔元帅邀请赴英,为他的国家作一些关于防卫的设计。 大约在1904年,经美国华侨介绍,荷马李结识孙中山,孙中山为荷马李的军事才华深深折服。辛亥革命前,荷马李曾在美国积极活动,为孙中山革命活动筹借美方援助,从军事,财政、外交各方面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给予积极支持。1911年11月25日,荷马李随孙中山抵达上海,从此不离孙中山左右。12月底,荷马李曾陪孙中山检阅北伐先锋队。12月30日,孙中山在接受上海英文报《大陆报》采访时,曾称荷马李为欧美最大之陆军专家。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荷马李被聘任为孙大总统军事顾问,并以唯一美籍友人身份参加“开国大典”。1912年2月,孙中山率领文武百官祭明太祖陵,荷马李随行。 可惜天妒英才,1912年2月中旬,荷马李突然中风,11月在美国病逝。噩耗传来,孙中山异常悲痛。曾在《大陆报》发表文章盛赞荷马李,并去函给荷马李夫人,予以慰问。 为尊重荷马李死后将骨灰埋葬中国国土的遗愿, 1969年荷马李夫妇落葬台北阳明山第一公墓,并望两岸统一后再迁葬南京中山陵。 
图为鲍罗廷。1923年8月,他与比他小5岁但职务比他高的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一起来到中国,加拉罕后任苏联驻北京政府的大使,鲍罗廷则到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大元帅府中工作,其任命及使命开始还是秘密的。 
图为青年时代荷马李 “朋友圈”里的康德黎 2016年,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展出不少珍贵的馆藏老照片。老照片中不仅有身穿戎装的国内军事要员如陈其美、熊克武、王天培,还有头戴礼帽,身着西装的叶夏声,文质彬彬的广东籍音乐家肖友梅,美国华侨高廷槐等中国人。除了中国友人,孙中山还保存不少外国师友照片,其中康德黎题赠孙中山老照片尤为珍贵。 康德黎为英国人,1889年起任香港西医书院教务长,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孙中山十分欣赏,二人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毕业后,孙中山与康德黎依然保持密切联系。在孙中山心目中,“康德黎者,以一身而兼为予之师友也”。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孙中山败走香港时,曾投靠康德黎之门,并经由康德黎介绍香港律师,指点此后之行止。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朝驻英使馆诱捕时,设法给康德黎去信求救,通过康德黎营救才免于被难。孙、康之师友情意,孙中山铭记终生。 1923年,中国驻英领事馆在英国举办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时,曾邀请康德黎参加,他对中山先生要把中国统一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十分赞赏。这次活动中,康德黎向与会的中国留学生莫应溎等披露了他们一家与孙中山及民国五色旗的一段渊源。据当年参与活动的莫应溎先生回忆,康德黎爵士称“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时,由于各方面的营救而脱险的。他是当时营救者之一,当中山先生从大使馆脱险出来之后就住在他家里,他的夫人曾问中山先生将来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国家体制,中山先生当即表示:要五族共和,统一中国。在闲谈中又议论到国旗的问题,他的夫人建议五族共和最好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旗帜做国旗,红色代表汉族,黄色代表满族,蓝色代表蒙族,白色代表回族,黑色代表藏族。当时中山先生赞同这个设想,后来通过了这个动议,这就是五色旗的来历”。康德黎赠孙中山照片,一直被孙中山精心保存着,直到辞世。 
图为孙中山与彭西(左)合影 “朋友圈”里的他,他,他 孙中山保存的老照片中,还有苏联人鲍罗廷夫妇题赠孙中山夫人照片。照片上题签“终身友谊,不离不弃”几个字。鲍罗廷(1884-1951年),苏联人。1923年前往广州,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鲍罗廷深得孙中山信任,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他向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必须要改组现在军队,使它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必须创立军事学校同时重视培养政治工作人员。在鲍罗廷等人推动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筹建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颇深的黄埔军校。 孙中山与菲律宾爱国者彭西(1863-1917)相识于1896年6月,并结下深厚友谊。后孙中山为支援菲律宾独立军,不仅托人代为购买军械,甚至打算带领革命党人前往助战。1901年,孙中山与彭西在日本会面时,与美国《展望》杂志记者林奇等与之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也在孙中山纪念馆内保存至今。 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夫妇与孙中山夫妇互相题赠的照片或合影,在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孙中山故居都有保存,多年来是中日友谊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孙中山一生进出日本达15次,结交的日本朋友约有300人。梅屋庄吉是孙中山日本友人中“豪侠真诚”之士,孙、梅二人1895年在香港一见如故。梅屋与孙中山畅谈天下事后,发现两人对“中日之亲善、东洋之兴隆以及人类之平等,所见全同。为求其实现,先行大中华之革命。先生雄图与热诚,其激我之壮心,一午之谊,随因将来之契”。此后,梅屋庄吉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赤心倾倒,交谊不渝”。孙、梅交往30余载,孙中山逝世后,梅屋庄吉请人铸造的孙中山铜像,依然矗立在中山陵广场,我国政府一直作为重点文物予以保护。 孙中山毕生贯彻自由平等博爱、世界和平的信条,夙夜致力于民生幸福,民族解放。孙中山“大公无私”的品格为他赢得国内外诸多追随者和朋友。照片中的很多国外友人都曾是孙中山革命征途上的同路人或者资助者。中山先生胸襟博大,海纳百川,广交天下朋友,汇聚世界智慧,为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奋斗终身。 (作者系民革市委理论文史委副主任、民革黄浦区委党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