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研究 > 稿件
浅谈孙中山实业思想的三大特征
 

  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思想融贯中西、纳故创新、博大精深,其中他提出的宏大的实业思想也是如此。今天,学习和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实业思想,既可以了解它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又能不断从中汲取精华、获得启迪、推动建设。

  解读孙中山实业思想有多重视野,其中孙中山在《实业计划》自序中就开宗明义:“此书为实业计划之大方针,为国家经济之大政策而已,至于实施之详细计划,必当再经一度专门名家之调查,科学实验之审定,乃可从事。”从孙中山亲自认可的“大方针”“大政策”角度出发,是解剖孙中山实业思想的一个极好的角度,由此笔者认为孙中山实业思想具有宏大性、方针性、政策性的鲜明特征。

  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宏大性

  孙中山实业思想气势恢宏,贯穿百年,具有宏大的格局。这一鲜明的宏大性,在整个孙中山思想体系中都是很独特的。

  (一)宏大性来源于宏大的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其中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思想体系中最亲民最有活力的内容,其最重要之原则有“养民为目的”(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等等;孙中山实业思想正是其民生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还提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不但要把这四种需要弄到很便宜,并且要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

  (二)宏大性来源于宏大的超前思考格局

  虽然在最能系统体现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实业计划》中,设计的期限为10-20年,但事实证明,孙中山天才地、直觉地使用了伟人经常使用的以百年为基本时间单元的超前思考。10-20年时间段内被视为笑谈、空想的实业计划,百年之后近乎完美地变为现实。不得不说,孙中山实业思想体现了更加宏大、广阔、超前的思考格局,更加着眼全国、着眼全球、着眼未来,更加注重实业计划的超前性、系统性、重点性。

  孙中山高度评价实业的至为重要作用,指出:“余观列强致富之原,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又指出:“欲谋实业之发达者,非谋其一端则可成效也。必也万般齐发,始能收效。”这种对实业重要作用宏大透彻的认识,以及“万马奔腾”“齐头并进”的宏大的实业发展设计,也为孙中山实业思想超前的思考格局,提供了气势恢宏的、可持续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发展基础。

  孙中山实业思想的方针性

  孙中山实业思想提出了国营经济、民营经济、利用外资多管齐下的方针。这一鲜明的方针性,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一)方针性体现在对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合理分工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说:“像开辟市场、兴办工厂、建筑铁路、修治运河、开发矿业。那些大生利的事业,都归公有,把各种新事业的利益都归于公家。”

  孙中山主张:“中国实业之开发应分两路进行,(一)个人企业、(二)国家经营是也。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当由国家经营管理”的实业范围,包括“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利、矿油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与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以及“银行、铁道、航路之属”。可以由个人企业经营的范围,包括涉及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行业等等。

  (二)方针性体现在对利用外资的高度重视

  在具有开放格局的实业开发中,孙中山将重点放在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上。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直截了当地强调了高度重视利用外资的主张:“兄弟著了一本书,叫《实业计划》。这本书的主张,是借用外资从事生利的事业。”

  孙中山还以美国为例:“(美国)当其发展实业之初也,资本则悉借之欧洲,人才亦多聘之欧洲,而工人且有招之中国”。美国“连贯国疆极端之铁路系统,大部分皆由外资敷设。在美国富源未开发以前,早期敷设之铁路,事实上亦不得不利用外资也”。

  在利用外资发展中国实业的实施办法上,孙中山提出“借资”(借外债以兴实业)、“合资”(华洋合股)、“批办”(定以期限,批与外人承筑,期满无价收回)三种形式。孙中山尤赞“批办”,“中国资本、人才、方法三事皆缺,若批办则可收三事之利”。

  孙中山还为实业发展利用外资规定了两条原则:(1)“必选最有利之途以吸外资”;(2)“不失主权”、“不用抵押”,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孙中山实业思想的政策性

  孙中山实业思想提出了大力发展实业的诸多政策。这一鲜明的政策性,体现了孙中山的远见卓识。

  (一)政策性表达为“六个大”重点领域的规划引导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表现为对重点领域的强烈政策引导性。笔者将其归纳为“六个大”。(1)大交通:修筑总共10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修筑100万英里长的公路网;(2)大水系: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三大世界级港口,整治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3)大矿藏: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4)大机器:无矿业则机器无从成立,如无机器则近代工业亦无发达;(5)大民生:发展轻重工业和现代农业,规划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的各项实业;(6)大移民:通过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

  (二)政策性表达为“六个大”重点领域的可操作性

  以大交通大水系为例,孙中山对六大铁路系统及其支线网的分析设计,对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的勘察记录,以及对长江、淮河、黄河的治理规划等等,很多有实地考察,精确具体,还有手绘大量地图,至今在孙中山故居都存有部分实物。如1924年8月,孙中山明确提出要利用三峡的水力来发电,似为长江三峡大坝的历史先声:“又象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象这样大的电力,比现在各国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

  总之,孙中山实业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无论是在中国实业史和实业思想史上,都是一个划时代的、了不起的进步。孙中山实业思想的悲剧性,在于其宏大格局生不逢时,被一些缺乏历史远见的人讥笑、或不被理解;孙中山实业思想的正剧性,在于其明确方针契合中国实业发展的实际,契合中国实业发展的规律;孙中山实业思想的喜剧性,在于其鲜明实业政策后继有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革命和建设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如今,孙中山先生当初的系列实业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均已实现、或接近实现、或远远超过,得以发扬光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孙中山实业思想相信必将在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扬光大并继续发挥当代价值。(本文系民革中央“孙中山实业思想与民族复兴”学术研讨会参会论文,作者系民革市委理论文史委委员,金山区人大代表,民革金山区委会秘书长,金山区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