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员风采 > 稿件
他的医术医德,镌刻在病人心中
发布时间: 2023-08-04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上海在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组建了五人的高级专家组,包括了“网红医生”张文宏在内的沪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民革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也是其中之一。

毛恩强是著名的急危重病救治专家。他行事雷厉风行,临床科研思维敏捷,在急危重病人救治上经验丰富。这正是他在危难时刻担当起重任的原因所在。

许多人是通过电视纪录片《人间世》认识毛恩强的。当时,一位24岁的年轻人因海鲜中毒,从外院被转送到瑞金医院急诊科。毛恩强拼尽全力抢救他的生命。“没办法啊,兄弟,24岁啊,24岁啊”,毛恩强的这句话,让很多观众在荧屏前泪满眼眶。

毛恩强师从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张圣道和著名危重病专家汤耀卿,1992年开始从事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为了做好科学实验,观察大鼠的死亡时间,毛恩强经常每天只吃一顿早餐,然后把自己“关”在动物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进行实验。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实验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他仍旧提出了关于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等方面的独特观点,到现在仍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996年,毛恩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张圣道和汤耀卿给他确立的课题方向是“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这个研究方向对毛恩强来说是一片空白。他不清楚“血液滤过”是什么,而且当时外科没有血滤机,血液透析中心也仅有单一的血泵设备。

毛恩强没有退缩,立即查找资料,从头学起。

这一临床课题,其实有巨大的风险和困难。一是当时没有任何文献可以参考,二是重症胰腺炎病人的呼吸功能往往严重损伤,危险系数极高。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毛恩强坚持实验。为了观察病人的临床变化,获得一手资料,他彻夜陪护在病人身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指导下,毛恩强终于完成了“短时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这是该领域第一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方法在国内迅速推广,获得了显著的临床效应,两年后国内外才有类似报道。时至今日,这一治疗方法仍在应用。

工作以后,毛恩强全身心投入到临床上。他的医术和医德,深深地镌刻在病人心中。

有一次,他去上海某二级医院参加主持一例特重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抢救,从上午11时一直持续到晚上7时;为了这位病人,毛恩强整整一周没有回家、没有离开SICU。病人的妈妈看着毛恩强没日没夜地坚守,感激地说:“毛医生,你瘦了!”毛恩强一量体重,整整瘦了7斤,每天瘦1斤。

经过168天的奋战,病人终于病愈出院。

在胰腺病领域,毛恩强不断有创新创举:2004年,他大胆使用新药乌司他丁治疗特重型急性胰腺炎取得成功;2009年,他首次发表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被“国际指南”采纳应用;2011年毛恩强率先提出和建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强化治疗方案”,获得显著成效,获得了国内同行的高度好评。

2011年,毛恩强从外科ICU医生变换职业角色,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2014年全面主持瑞金医院急诊科工作后,他将急性胰腺炎的抢救从病房前移到急诊诊室和抢救室,规范和细化了在急救环节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近年该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达到了96.7%,2018年一年就收治了近4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挽救了一条条濒临死亡边缘的生命。

作为科主任,毛恩强明确了瑞金医院急诊科的学科发展方向、创新了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这些年,急诊科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使毛恩强华发丛生。但他从未动摇过救人一命的信念和努力。争分夺秒间,他体现出镇定自若的大将风范和高超的专业水准,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危急重症病人,使“瑞金急诊”成为了值得人们信赖的名片。

在民革上海市委会成立65周年之际,毛恩强也为组织送上了祝福。他说:“我们重温民革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光辉历程,也是为了更好激发我们建设国家、发展的热情。我愿与上海民革的同仁们一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