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党员风采 > 稿件
他执意回家乡当农民,用“机器人”给农业“升级”
 

——记金山民革党员、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金悦

  在办公室里边上网边种田,或者拿个手机动动手指就把田里的各项农活一样样搞定,这并不是幻想,而是真实发生的场景。

  农场主王金悦,生于1987年,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以“农民的儿子”自居的王金悦,不肯听人劝告,执意要回家乡当个农民。如今,这位年轻的上海农民,建成了上海第一家主要由机器人干农活的农场。

  用信心编织农业梦想

  王金悦的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坐落于金山区亭林镇。在这个农场里,既有会洒水施肥的机器人,也有会除草的机器人,还有会耕地的机器人。农民只要用手机远程操控,就能让这些机器人代替人工劳作,同时进行数据监测和记录,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

  1987年出生的王金悦,从小就对各种机器感兴趣。“我4岁的时候,就把村里唯一一台彩色电视机给拆了,还好我爸没有打我。平常,家里收音机之类的物件,更是被我倒腾得差不多了。”王金悦笑说。

  大学毕业后,王金悦创过业,也当过企业白领。2015年,他毅然辞去了几十万年薪的工作,回到家乡,当起了农场主。“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可我觉得干农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以前看到父母务农很辛苦,一直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回到农村,用行动来做一些改变。”

  但他要做的,可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农业,因为干农业实在是太辛苦了。你想想,夏天40多度的高温天,农民在地里打药、施肥、收菜会有多热。”王金悦认为,传统农业工作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技术落后是青年不愿从事此行业的主要原因。研发机器人,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干农业,让农业生产变得更简单、更有趣,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2016年年初,王金悦联系了几位有共同理想的年轻人,开始研发智能机器人。这个设想得到很多“小伙伴”的响应,技术团队由最初3人扩大到目前15人,吸引了一些研究生、博士、海归博士后加入。这个团队里,有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还有做通讯的、做软件的,大家各自分工,精诚合作。一遍又一遍的探索、测试之后,实用、耐用的农业机器人诞生了。

  用创意改变农业技术

  “说是要做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但真要做好,还是要从最传统的农业做起;做农业机器人,前提是要了解农业。”王金悦跟“小伙伴”们老老实实和农田打了几年交道,俨然已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机械,自然事半功倍。

  农活里最难的是种水稻,需要在水田里精耕细作,人工耕作深了浅了,手上会有感觉,但用机械手时需要智能感知水下的泥土是硬还是软、是泥泞还是板结。王金悦自信满满地说:“办法还是有的,思路就是像越野车的四驱动力。传统插秧机是4个轮子,我们想再加2个轮子,变成6轮交替前行,这样它不就可以轻松找到插入秧苗的最佳点位吗?”

  创意就是这样产生的。

  团队的另一个得意之作是“水肥一体喷洒机器人”:一个黑色的底盘,两侧装着坦克一样的履带,后面放着一个水箱,上方是两层太阳能电板,前方则是一个“T”字形的手臂。王金悦只要用手指戳戳手机,就能远程操控这个务农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由不同的部件组成,在不同的地形可以换上不同的轮子,喷洒不同材质的肥料时,更可以换上不同的喷头,喷头最长射距可以达到20米,太阳能电板则能支持机器人的运动和通讯。

  还有他们研发的“钻探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钻孔施肥,比人工施肥更加精确;“巡检牧羊犬机器人”,不仅有巡查采样和驱鸟的功能,架设在机器人上端的远程摄像头还可以24小时监控农场情况;果园机器人,只需在电脑上操作便可以完成开沟、施肥、喷药、除草、田间植保和采摘运输等农活;“移栽机器人”,平均每分钟可以在地上挖20个种果树的标准坑,挖坑、栽种、填土、移栽,都是人工速度的五到六倍……

  王金悦还准备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休闲农业当中。“其实,现在都市里的小朋友对农业很感兴趣,但让他们经常来农场下地干活不太现实,有了软件的帮助,小朋友在家里就能用机器人代替自己干活,而且还能实时看到自己所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该多有趣!”

  用青春助力乡村建设

  目前,王金悦的农业机器人多处于研发阶段,但辛勤汗水已经结出硕果:

  2017年11月,王金悦带领团队所研发的模块化农业服务机器人,在2017年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作为上海唯一晋级项目获得总排名全国第四——铜奖的成绩;在“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了铜奖;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成功入选上海智慧城市建设项目。

  此后,多所高校与他的团队合作研发,团队的技术获得了国际顶尖农业技术高校支持,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主动联系到王金悦团队,希望跨国合作。

  “我们希望,一款机器人能够实现多种功能,这样可以尽可能地为农户节省成本。”王金悦打算等机器人更加成熟之后,就与金山当地企业合作,他的团队负责研发,工厂负责生产,将这些机器人进行大规模推广。

  “其实,农业发展前景很广阔,只是我们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太落后,我们不能祖祖辈辈还是这么搞农业。我希望自己能够闯出一条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干出一番新气象来。”王金悦看着目前手里已有的上百个订单,兴奋地描绘着他心目中的未来农科,他相信:上海正致力于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农民”成为上海第一产业的鲜亮名片。

  这个年轻的团队,怀揣着他们的梦想,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人工智能而努力奋斗,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中国梦而脚踏实地的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王金悦是一名刚刚加入民革的新党员。说起自己加入民革的初衷,王金悦说,他一直是孙中山先生的崇拜者。“中山先生一生为国家和民族四处奔波,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我愿意学习中山先生,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