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又一次地击球, 一次又一次地倒地, 一次又一次地爬起…… 在刚刚落幕的东京残奥会上,一支特殊的“中国女排”队伍,再次让国人感动。她们是中国坐式女排排球队。在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从“死亡之组”突围后,她们最终斩获银牌。 这支队伍的主教练,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位民革党员,她叫徐慧敏。 
从上海女排退役后,2009年,徐慧敏开始从事残疾人女排教练工作,2018年正式担任中国坐式女排主教练。这是一支荣誉之师。这群身残志坚的姑娘,曾一次次地站上世界最顶级的舞台上:2004年、2008年、2012年连续三届残奥会夺得金牌,2016年里约残奥会夺得银牌。她们的传奇,完全可以媲美中国女排;而她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则更加超乎常人想象。 
一接手坐式女排队伍,徐慧敏就受到了震撼。和需要奔跑、跳跃的常规排球相比,坐式排球的比赛节奏和技术大为不同。同样是接发、垫球、扣球,这些基本的排球动作,对于坐式排球队员们来说难度很大,需要更多的毅力和汗水——姑娘们的全部动作只能坐在地面上完成。她们要以手代脚,学会在地板上快速移动;无数次接触地面,手上、臀部磨得到处都是水泡…… 徐慧敏有着女排队员标准的身材,修长,高挑。但为了更好体验坐式排球的技术特点,她也坐到了地上:“我需要跟她们一起打,去体会打球的节奏、调整训练的方案。”通过不断摸索,徐慧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训练模式。为取得好成绩,徐慧敏还申请坐式排球男队与姑娘们合练,模拟高强度的比赛,磨练竞技状态。 
在本届东京残奥会上,世界排名前三的球队被分到了同一个小组,这是一个“死亡之组”,要成功胜出,离不开女排姑娘们的顽强拼搏,也离不开教练的排兵布阵。中国坐式女排面对众多欧美对手,在身体条件上并不占优势,这就需要在技术和战略环节付出更多。面对强敌,女排姑娘们遇强更强,士气如虹,先后在小组赛击败俄罗斯残奥委会队、美国队、卢旺达队,直至3:0战胜加拿大队闯入决赛。 “最后没有拿到金牌,算是有些许遗憾。但这个遗憾将,会成为我们下一个目标的开始。”比赛归来,徐慧敏和她的战队稍作休整后,将再次出战、再迎挑战。 
徐慧敏是一位教练,更是一位孩子的母亲,一个父母的女儿。常年无休的封闭训练,占据了她绝大多数时间,正在上初中的女儿只能跟她一起吃住在队里。孩子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起点和终点都不是自己的家,而是排球队。至于父母,她能够陪伴他们的时间,往往只有周末的中午…… 即便如此,民革党员徐慧敏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党派职责。作为民革上海市虹口区委会一支部委员,她总会排除万难参加支部活动;逢年过节,她也会在短暂的休息中,接受看望慰问支部老党员等任务。 “我是一个民革党员,我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徐慧敏说,在她心里,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是她的动力之源,让那些坚强的姑娘们从人生的不幸中“突围”,在赛场上绽放自我、为国争光,就是她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