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美国好莱坞知名男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突然在社交平台发帖攻击中国渔业,称中国大量的深海渔船捕光自己海域里的鱼后,又开始去其他海域进行深海捕捞,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远洋渔业专家李云凯注意到,莱昂纳多攻击的主要依据是一向对华不友好的美国《纽约时报》连发的两篇文章,特别是一篇“中国如何把靶子对准了全球渔业供应”的文章。
“这又是一次借助渔业问题对中国进行的污蔑。”作为我国东太平洋远洋渔业国际履约工作的负责人,李云凯对此心知肚明。
以专业力量支撑海洋话语权
中国远洋渔业真的“很过分”吗?
“别说西方人,很多中国人自己也并不清楚。”李云凯以鲨鱼举例:因为中国人喜欢吃鱼翅,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印象——全球鲨鱼数量的减少,跟中国人脱不了干系。而实际上,由于中国严厉的限制措施,国内鱼翅的消费总量已经大幅下降,可是全球鲨鱼捕捞量有增无减。“鲨鱼肉以及鲨鱼身上各种提取物的主要消费者,不是在中国,而是在西方。”
之所以存在这种认识误差,其背后,是全球海洋权益的博弈。李云凯告诉笔者,近几十年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相继成立,管辖范围已几乎涵盖了全球三大洋和南北极等海域,涉及所有经济鱼种。在“存在即权益”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要扩大资源份额、提升国际渔业治理中的话语权,举步艰难。
而李云凯所从事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以深厚的专业支撑,帮助中国争取话语权。
自2009年以来,依托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云凯一直在从事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摄食生态学研究,包括大洋性鲨鱼、海龟和鱿鱼类的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工作等。十余年里,他先后在食物网科学和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方面获得了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学界同行的高度认可:2018 年受邀参加全球鲨鱼摄食生态学合作项目,负责我国鲨鱼摄食生态研究;先后主持 4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各1项,其它省部级课题 8 项,论文就发表了 70 余篇。
2007 和 2015 年,李云凯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分别在美国缅因大学和佛罗里达国际大学交流访学,并师从国际顶尖鲨鱼学家 Micheal Heithaus 博士开展鲨鱼保护生物学合作研究。从此,他迷上了这种神秘的海洋生物。如今他所从事的鲨鱼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从物种保护的角度研究鲨鱼习性及种群现状;二是从保护中国渔业和渔民利益的角度,为远洋渔业谈判提供科学支撑。
在这一领域,他和同事们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
去年,在中国农业农村部西太平洋渔业资源项目的支持下,李云凯团队依托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在中西太平洋公海开展了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并对5尾大青鲨进行卫星标记。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海域对大洋性鲨鱼展开卫星标记工作。
大青鲨是一种分布广泛、具有高度迁徙性的大洋性鲨鱼之一,现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近危”。然而目前,学界对全球大青鲨分布、栖息地划分、垂直移动习性仍了解较少,这不利于物种保护及养护管理。
弹出式卫星标记卫星标记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监测技术。此前国外科学家已有对部分大洋性鲨鱼开展卫星标记研究,并获取其洄游路径、垂直移动特性等进展,但在国内仍处空白。李云凯带领团队成功获取4尾大青鲨的卫星数据,对大青鲨生活史的了解,并为物种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以坚定信念厚植海洋强国梦
1973年,上海海洋大学原校长乐美龙先生全程参加第三次国际海洋法公约谈判。自此以后,这所大学已有四十多年参与国际渔业履约谈判的历史。在“护渔权,张海权”课程教学中,李云凯喜欢向学生们讲述前辈们参与国际履约谈判的故事。
“渔权即海权”。在李云凯看来,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远洋渔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优质动物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是国家重要的蓝色粮仓,是实施一带一路、维护海洋权益和服务国家外交的重要手段。”李云凯很希望在自己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有更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厚植学生海洋强国梦,使学生能担负起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的重要使命。
而要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只坐在课堂是不行的。李云凯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他的团队连续3年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行走的课堂”实践活动5次,赴我国重要内陆湖泊、沿海渔港、渔业行业公司调研,同渔民群体交流。学生们亲临行业一线,感受行业氛围,清晰行业需求和自身发展方向,服务国家、服务行业、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
出海调查,是海洋科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部分。李云凯要求团队教师均具有3个月以上海上野外实践经验。他的团队还与远洋渔业企业开展急需人才联合定向培养,每年选派研究生作为科学观察员随远洋渔船进行远洋渔业资源调查取样,体验行业一线工作,培养其发现和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目前,团队已累计派遣11人次,合计54个月。自团队成立以来,已为中国水产有限公司、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宏东渔业有限公司等多个水产行业龙头企业输送专业本、硕、博人才12人。
如今,李云凯在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担任着学校科技处副处长的职务,更兼任着民革上海海洋大学支部主委。
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去年年初“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他驻校参加抗疫近三个月。在那段时间里,他同时履职着多份职责:时而是有条不紊指挥防疫的行政领导,时而是镜头前和蔼又严厉的导师,时而又是博士生小区的区长和快递小哥。作为科研主管,他在维持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同时,还组织师资分层分类举行了多场学术类直播活动;作为分区区长,他组织优化核酸采样检测流程,规范有序高效采样,关心关怀区内博士生,帮助他们开展在线学术交流……
疫情好转后,他正思考着带领学校民革党员团队,开展一次渔民生产生活方面的调研。“作为新任的民革基层组织主委,参政履职我还是个新手。但有专业力量的支撑,有党员们的精诚合作,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拿出像样的履职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