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伟,现任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政党治理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他主要从事政党建设与国家治理、新型政党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成果颇丰。他先后获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市委讲师团“四史”“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作为一位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他以笔发“声”、以史为鉴,写出责任担当,写就初心使命!
而今迈步从头越
自上届市委会届中增补为理论文史委主任后,高立伟感觉自己“更忙了”,毕竟从委员的“单打独斗”升级为主任的“统领全局”,留给他“转变角色”的时间其实很有限,该如何迅速“上手”参政议政工作?高立伟对此有三点心得体会,即“围绕重点热点问题,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建言献策”“文史工作要紧扣重要历史纪念活动等时间节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以求实效”。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高立伟秉持其一贯的高度责任意识,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中共市委、市政府关于“应对新冠肺炎防控,人文社会科学不能缺席”的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先后接受《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并在上观新闻等权威媒体上发表了近20篇文章,多篇转化为建言献策或专报,其中《关于着力提升公民卫生应急素养的建议》《要警惕“信息疫情”的蔓延和影响》等5篇信息专报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采用或领导批示。值得一提的是,高立伟在疫情爆发初期即与另一位民革党员毛恩强合作撰写的《走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一文在被《解放日报》全文刊登后,连续被多家新媒体转载,阅读量多次达到“10万+”,成为公众号“爆款”文章。
“以史为鉴,方能鉴往知来。”高立伟认为,“文史工作事关民革光荣历史的传承,发挥着‘让历史告诉未来’的作用。”因此,高立伟牵头组织各位委员以“百年风华戮力同心——民革先辈与中共交往逸事新寻绎”为主题,搜集相关素材,挖掘朱学范、杜重石、丁超五、吴凯声等民革前辈在中共建党后与中国共产党员共同栉风沐雨、肝胆相照的往事。这些文章多以当事人的后裔或是其他亲历者的口述为基础,其中不少内容为首次披露,具有相当的文史参考价值。
“社情民意信息要有质量,但先要有数量作为基础。”近年来,高立伟狠抓理论文史委的社情民意信息报送工作。高立伟本人笔耕不辍,带动其他委员一同开展这项工作,报送数从每年10篇左右提升至近50余篇(2022年)。高立伟本人获得“民革上海市委2017-2021年参政议政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同舟共济谱新篇
在今年7月召开的民革上海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市委委员之前,高立伟作为一名民革党员,除了理论文史委主任外,还有一个重要身份——民革上海大学委员会主委。“党派工作没别的,就是满腔热情待人,认认真真做事,兢兢业业履职。”高立伟如是说。
壬寅虎年伊始,民革上海大学委员会在线召开了2021年工作总结会暨全体委员会议。高立伟在“云端”和数十位位党员“见面”,他用电子讲稿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上大民革组织党员们一年来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显著的工作实效。
自去年换届以来,高立伟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本职工作等实际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发展、组织建设、参政议政、党派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但他也经常在微信群里鼓励大家积极关注学校发展,关心党派事业,凝心聚力,建功立业。特别是在今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间,高立伟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企业、人士助力抗疫工作,先后向上海大学捐赠抗疫物资和款项总价值26万余元,展现了民主党派成员助力抗疫的责任和情怀。
为共克时艰,高立伟向全体民革党员发出倡议,号召大家缴纳一次“特殊党费”,助力学校抗疫,为上海大学疫情防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倡议在微信群里一经发出就得到了热烈响应,很多退休党员也积极献出了自己的拳拳爱心,此次共收到“特殊党费”12450元,表达上大民革党员们的绵薄心意。同时,高立伟主委和党员们通过做志愿者、联络社会捐赠防疫物资、撰写社情民意和专报建议等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疫情防控活动,得到所在社区和相关单位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感谢。
比学赶超开新局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正式提出统一战线政策。”聊起“统一战线”,进入专业领域的高立伟开始侃侃而谈,“此后,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统一战线的思想内涵,成为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上海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地和重要实践地。”
“无论是作风建设年,还是履职能力建设年,我始终要求自己一点:‘比学赶超’的劲头不能有丝毫松懈。”一年来,高立伟先后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历史视野与时代发展”“百年成就铸经验,世纪伟业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在高等教育领域实践运用”为题,以讲课的形式,带动理论文史委、机关总支部等开展理论研究、探讨工作。
本职工作能否取得成绩,事关单位和同事对一个民革党员是否优秀的评价,高立伟同样不敢有丝毫懈怠。“本职工作上,值得欣慰的是,这几年的努力和付出还是取得了一点成绩。”
近年来,高立伟本人在学术研究上,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研究,并以“免于鉴定”优秀成绩结项,2021年又接续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先后获上海市统战理论研究会优秀成果、上海市委宣传部、社科联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优秀成果等各类奖励7项;先后三年受中联部邀请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高端论坛;他曾获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会表彰奖励和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聚焦政党制度和统战理论研究,高立伟在《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发表《促进大团结大联合要把握好“四对关系”》《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世界政党政治三大命题的回应》等统战理论文章多篇,影响广泛。在建言献策、咨政服务方面,近年来高立伟共撰写《建党百年之际向****讲好中国故事的***》《关于复工复产过程中推进****的几点建议》决策咨询报告(专报)3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或领导批示10余次,其中获得中央领导(正国级)肯定性批示两次,取得很好的智库咨政效益。
作为新当选的民革上海市委会委员,高立伟深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更体会到责任和使命。他表示,“在今后的党派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认同,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加强上大民革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大局作用。以‘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为契机,不忘多党合作初心,引领民革成员立足本职、履职尽责,为推进民革党派事业、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