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2011年上海两会民革专栏 > 稿件
如何破解公共租赁房的供需矛盾?
2011年01月21日

  今年,公共租赁房将筹措200万平方米,约4万套,而且主要是小户型。
  另一方面,公租房同时面向本市户籍人员和非本市户籍人员,进入门槛较低,符合条件人数较多。
  由于“僧多粥少”,不少人担心,一旦公租房政策实施,将引发供需矛盾,反而对这项民生工程造成负面影响。对此,在今年的政协全会上,委员纷纷献上破题之策。
  在产业、工业园区先行试点
  市政协委员林明月建议,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对本市公租房需求状况进行摸底,要重点调查“未列入人口普查范围的人员”――比如户籍在各区县人才中心、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等机构的本市常住集体户口人员,对此类人群的住房需求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基本了解供需比例,有的放矢地开展公租房房源的开发建设。
  他还提出,在本市引进人才较为聚集的经济、科技、产业等园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较为聚集的产业、工业园区,可先行试点公租房,同时借鉴廉租房和经适房的发展经验,等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市推广。
  公租房的分配要公正、透明、公开
  在香港,租住公租房的人,已占其总人口的30%。委员建议,上海建设公租房,不妨参照香港关于公租房的成熟运行机制。
  市政协委员张曾基表示。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前,香港房屋委员会都会根据当时的居民家庭收入情况,对公屋申请标准进行修订。香港申请公屋的所有标准都在网上公布,人们上网就能查到自己等候的位置。
  此外,政府房屋署设有公屋轮候册,所有符合资格的公屋申请,都会按登记的先后次序,排入轮候册内,房屋署严格依照轮候册上的申请书编号、以及申请人所选择的地区,依次办理审查及配房手续。另外,申请人还必须通过全面的经济状况审查,才可以入住公屋。
  对此,张曾基提出,上海要制定详实公正的公租房分配、管理制度,并做到透明公开。
  设立公租房租金保险
  在日前的人大会议期间,上海市领导透露,今后上海拟引入公积金投入建设公租房。
  对此,市政协委员朱建国认为,经过近20年积累,上海公积金存量已拥有相当规模,把沉淀在公积金中的部分资金用于公租房建设,操作上是可行的,但关键要保证公租房建成后的租金收入。
  由于公租房的承租人不设户籍、收入门坎。对此朱建国表示,审定他们的承租资格时,不光要看他们的居住资格,还必须认定其有无稳定收入,把工作年限,就业经历、个人信用等,进行综合打分。
  此外,在公租房专业运营机构与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时,应让其供职企业、或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亲友等作第三方担保,以降低租金风险。还可以设立公租房租金保险,让承租人投保,政府贴补部分保费。一旦承租人因特殊原因,无力支付租金,将由该保险机构赔付。(1月21日《联合时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