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 > 稿件
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2012年11月27日

民革上海市委主委 高小玫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大呈现了中国现代化的蓝图,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刻重整出发的崭新气象,空前的振作着全社会对未来的信心。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其具象表达“美丽中国”,描绘出人民可期可念的绿色愿景,意义深远。生态文明建设对应了凸现的生态矛盾,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中国现代化之路所选取的文明新模式,它迥异于西方曾经的高消耗式工业文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生态文明关系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当然要依靠生态治理技术的进步,同时也需要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这必然是一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过程。十八大报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精神、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习总书记强调,把握总布局,要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建设”。协调推进,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要求。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相连,但当下,与之相连的是什邡、启东、镇海之群体性事件,是各地由工业投资项目立项引发的“不美丽”,以及中国近年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性增长。走向美丽,不仅在发展中要抑制毁坏生态的冲动,还要面对随之伴生的民众权利意识觉醒但法治文化淡薄的现实,面对群体、地域间利益矛盾凸现但社会管理模式不适配的现实,面对环境问题背后所要求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是艰辛的实践历程,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对于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中要实现转型发展,应当对生态文明建设在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布局中的地位做新的认识。历经多年的高速发展,上海自然资源几近用竭,环境承载问题迫在眼前。上海已无法以生态理念从容地从头开发、少有索取“自然生态效益”的机会,更多是着力于“治理”(规划了能耗、排碳排污、治污、水质、垃圾处理等一系列指标),降耗、环保还在被动被迫的状态,推动循环利用还会受到来自市民、企业以及管理部门的阻力。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切入问题,不仅能获得经济的利益,还改变着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向“文明”靠近。今天的上海,应当处理好建设“四个中心”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向生态建设求效益、求发展、求文明。应当将生态文明的要求放到整体战略的高度,在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协同推进。

  社会与法制是民革的重点关注领域,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新能源、循环利用也是上海民革长期关注的问题。如报废汽车、废旧润滑油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的利用、污水能量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推动等,民革都曾提出过建议。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民革将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关心循环应用产业,关心利旧的行业发展政策规范建立,关心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回收,也关心控制、减少浪费的新生活运动;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着眼,履行参政党职责,建设美丽、美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