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东方网]哪个聂耳故居值得保留?政协委员建言“留改拆”:完善建筑价值甄别标准

2019-01-28

来源:东方网 作者:李欢 刘晓晶

  为传承和延续老城厢等区域历史文脉、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上海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法规、规划、政策。在“留改拆”大背景下,面临既要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又要加快民生改善的复合性难题,在今年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不少政协委员们纷纷就这一议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虹口区政协主席石宝珍曾多次在旧改现场调研,调研中,一个“聂耳故居”的去与留让她有了思考。

WDCM上传图片

石宝珍委员

  “故居怎么定义?名人住过的地方都值得保留吗?我看未必。”石宝珍委员笑着说,这处聂耳故居极小,仅仅是聂耳的短暂居住地中非常普通的一处,既未承载标志性的事件,周围也并无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群,坦白讲,历史价值并不高。

  “真正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毫无疑问需要被保留下来,因为它记录了上海的历史变迁,但哪些有价值,需要好好讨论。所以说,我们保留建筑的甄别标准还需完善。”石宝珍委员在提案中建议全市建立保留、保护地块的甄别统一的保护标准和规划,明确什么样的房子该留,什么样的则该拆。

  陈永亮委员的观点与石宝珍委员不谋而合。陈委员在今年的提案中写道:“市政府近年发布了一系列历史风貌保护政策,但却始终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来回答’留什么’以及’怎么留’这两大问题。”

  陈委员说,风貌保护不应该教条式地成为改善民生的桎梏,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街坊整体的保护价值要远远大于其中的每栋单体建筑,因此应更多考虑“精气神”的延续。

  他建议全面开展风貌保护街坊保留价值甄别及建筑鉴定工作,并建立

  分级保护机制,规定不同等级的风貌保护街坊各自需要保留保护的具体内容及可采取的保护性开发形式,明确需保留的是建筑整体还是风貌肌理,明确建筑是否可以拆除复建,明确是否可以抽栋拔户,明确是否可以成套率改造等。最终形成市级风貌保护街坊保护指导性意见,做到“一地块一意见”,甚至“一单体一意见”。

  回答了“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探讨的便是“怎么留”?去年,市政协组织多场专题调研,召集政协委员们到旧改一线去视察。王红顺委员的提案就孕育于一次视察中发现的问题。

WDCM上传图片

王红顺委员

  黄埔区复兴东路404弄小区改造后,王委员多次到现场去调研,小区原来居住“脏、乱、差”,没有独立橱卫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在整体改造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升了区域形象品质。可在一个月后,他再次来到小区走访时却发现,绝大多数的回搬居民都花钱请施工队砸墙重新调整布局。

  王红顺委员任职于上海建工集团,对房屋布局设计自是十分了解,他去居民家中走访时发现了问题所在:小区许多房型改造后独立的橱卫面积很小,厨房仅能放下一个煤气单灶和一个水槽,连放个切菜的砧板的位置都没有,且“厨与卫”连在一起,仅用移门隔断,不能完全隔离,日常生活实在不方便。

  “好心一定要办好事。老式房屋不同于商品房,设计时就考虑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它大多是在有限的面积内进行改造,功能性布局一定要好好研究,不能笼统地以独立厨卫为标准,必须要考虑房屋的结构,让老百姓的生活切实得到改善。”为此,王红顺委员建议相关部门在接下来的“留改拆”过程中,遵循在一小区一方案和一楼一方案的基础上,实行一房一方案设计,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方便入住居民生活起居,真正造福于民,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设计稿和落地方案可能会有些差距,在改造过程中,完全可以先改个样品房,或者做个模型,让居民们有直观感受。改造方案得到他们的认可后,再行动工,避免今后二次改造。”王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