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2017年第一轮雾霾袭来,民革的这些建议你觉得怎么样?

2017-01-10

  一张高铁穿越雾霾区车身变脏的照片近日爆网络,虽然上海的PM2.5数值没有像北方那样频现爆表,但空气质量指数仍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为此,在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召开前夕,民革市委建议上海应建立基于气象条件的科学、精准减排策略,一些特殊行业应在冬季提高停产、限产的幅度,同时探索冬季机动车限行措施,如按车牌尾号实施限行或中心城区实施限行等措施,减少冬季本市机动车上路行驶。

  该建议的执笔人梁朝晖告诉周到君,雾霾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尤以每年冬季11月到次年1月最严重。从2013-2015年的数据来看,全年50%的污染日、71%的中度以上污染日出现在上述三个月。严重雾霾天气即使只有短短几天,对市民健康的伤害却是难以估量的。

  造成本市PM2.5污染的主要天气有三类:输送型污染天气、静稳型天气和叠加型天气。除输送型污染天气是受偏西风向冷空气过境影响,污染物由外而来,上海难以控制外,其他两类天气通过开展应急减排和临时防控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尤其在静稳天气下空气质量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采取减排措施完全可以降低污染程度。因此,建立基于气象类型的应急减排策略、实施精准高效的减排措施是科学可行的,其中迫切需要加强冬季减排力度、完善雾霾防控机制,提高应急治标措施的力度和效果。

  “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十年,也可能更久,因此在未能得到治标治理之前,进行一些短期应急和冬季防控也十分重要”。梁朝晖如此表示。

  建议一:建立基于气象条件的科学、精准减排策略

  构建基于气象条件的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季节性加强机制、短期应急防控机制为一体的系统性减排机制。在长效机制的基础上,以钢铁、石化、化工、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填补季节性机制短板;以天气类型、污染物特点、减排效果测评等科学性分析和精细化管理为重点完善短期应急防控机制。

  建议二:修订《上海市空气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2014)》

  建议三:构建提前量10天的空气质量预测防控能力

  以气象预测为先导,与应急预案无缝对接。发挥提前量大的优势,形成提前10天气象滚动预测、提前5天准备启动、到提前2天启动减排措施、并可随时动态调整的空气质量短期预测防控能力。三是提升防控空气严重污染的能力。在预测未来可能出现叠加型的重污染天气情况下,探索实行提前3-4天启动强力减排措施,削减PM2.5峰值。

  建议四:加强冬季的季节性、常态化、强制性减排管理

  研究制定适用于11月-1月的季节性减排政策,提高能源、工业、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冬季减排措施强度。对石化、钢铁、化工、焦化等行业重点企业的冬季生产计划进行排摸,根据冬季气象特点和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制定行业限额,提高这些行业企业在冬季停产、限产的幅度。

  同时增强公众减排意识和社会责任,探索冬季机动车限行措施,如按车牌尾号实施限行或中心城区实施限行等措施,减少冬季本市机动车上路行驶。

  建议五:完善防控雾霾的资金保障机制

  除了完善应急管理和临时管控措施的资金保障,还要探索防控雾霾的成本补偿机制。

  建议六:完善冬季防控雾霾的区域合作机制

  借鉴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的对口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沪苏浙皖在大气污染防控方面的对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