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澎湃新闻]民革上海市委建言雾霾防控:冬季中心城区机动车按尾号限行

2017-01-09

来源:澎湃新闻

  每年冬季的11月到次年1月,是上海雾霾最严重的季节。2013-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全年50%的污染日、71%的中度以上污染日出现在上述三个月。

  2017年上海两会期间,民革上海市委将向上海市政协递交一份题为《关于大力完善本市冬季防控雾霾的减排机制的建议》的大会发言,建议加强冬季的季节性减排管理,降低冬季(90天)本地污染物的基础性排放,如采取按车牌尾号实施限行或中心城区实施限行等。

  冬季雾霾防控面临四大问题

  “造成本市PM2.5污染的主要天气有三类:输送型污染天气、静稳型天气和叠加型天气。”作为该大会发言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之一,民革社科院支部主委、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朝晖介绍说,除输送型污染天气是受偏西风向冷空气过境影响,污染物由外而来,其他两类天气通过开展应急减排和临时防控能取得较好效果。尤其在静稳天气下空气质量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采取减排措施完全可以降低污染程度。

  据梁朝晖介绍,从根本上改善空气质量,还是要靠长效机制,如能源、产业机构改革等,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般需要10-20年。而根据上海雾霾多发的季节性特点,建立基于气象类型的应急减排策略、实施精准高效的减排措施是科学可行的,其中迫切需要加强冬季减排力度、完善雾霾防控机制,提高应急治标措施的力度和效果。

  目前,上海市雾霾防控工作仍存在四大主要问题。第一,冬季季节性减排政策力度不够,缺少控制和削减冬季三个月本地排放的总体目标,措施效果不显著;第二,临时管控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相对应的监管环节薄弱,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和奖励机制;第三,预警提前量不够,应急减排的精准度和实效不足;第四,主观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雾霾是由外部输入的,本地防控没有必要等。

  探索提前5天启动强力减排措施

  针对短期应急和冬季防控面临的上述各种问题,民革上海市委建议,加强冬季的季节性减排管理,降低冬季(90天)本地污染物的基础性排放。

  具体包括进一步加强11月-次年1月能源、工业、交通、建设等领域的季节性减排力度;加强对石化、钢铁、化工、焦化等行业重点企业的冬季生产计划和管理,提高这些行业企业在冬季停产、限产的幅度;采取冬季中心城区机动车限行措施,如按车牌尾号实施限行或中心城区实施限行等。

  同时,研究制定《本市空气质量临时管控管理办法》,完善提前量10天的临时管控机制。

  具体包括以气象预测为先导,与应急预案无缝对接,提升防控空气严重污染的能力;发挥提前量大的优势,形成提前10天气象滚动预测、提前3-5天准备启动、并可随时动态调整的空气质量短期预测防控能力;在预测未来可能出现叠加型的重污染天气情况下,探索实行提前5天启动强力减排措施,削减PM2.5峰值等。

  民革上海市委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管理机制。

  具体包括强化应急措施,如实施临时机动车管控措施(纯电动汽车除外)、强化问责机制、健全属地化应急体系、建立各类名单管理制度等。

  此外,完善防控雾霾的配套机制,对于因应急减排和短期管控而额外增加的生产成本,可结合未来将征收的环保税,进行适当减免,以推进防控雾霾措施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