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稿件

2017年上海“两会”民革党员履职综述

2017-01-20

作者:吉朋晓

聚焦重点领域,关注民生热点

  今年的上海“两会”,是十四届人大代表和十二届政协委员的最后一次全会履职。虽然是收官之年,来自民革的代表和委员们的履职态度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成效也仍如之前一样显著。尤其在社会法制、三农等民革履职重点领域,以及热点的民生问题方面,他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来自民革的代表和委员中,法律专家颇多。在法制领域,他门都拿出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建言。

  金可可代表认为,实施“一处违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有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要注意对是否予以联合惩的“合理裁量”,并保障有关主体的信息自决权。翟骏代表认为,建设“智慧法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公正裁判,而法院的公正审判来源于法官,“所以法院更应该重视和投入的是法官专业力量和专业能力的建设,后备力量和梯队培养。”吴家平等委员提出,应扩大宣传力度,促使全社会、多层面全面形成律师执业保障的意识;逐步完善制度,形成健全的律师执业保障体系和制度闭环。

  在讨论“两院”工作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委员们也对上海司法领域也提出了一些看法。高小玫委员认为,上海的法、检系统,除了履行自己的职能外,还担负着很多司法改革的任务,要为全国的司法改革“探路”。她期望上海司法系统,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让上海在司法领域也成为一个“优选地”;有更多的作为,尤其是在行政案件方面,更加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严格执法、勇于改革;能力建设要跟上,重视各种新类型案件多发的形势。

  在三农领域,代表和委员们以不同的视角为“城乡一体化”发声。

  “让郊区成为国际城市的诗意栖居地!”董波代表呼吁,要激发郊区文化自信,促进郊区全面发展。他认为,近年来本市文化事业的发展,使郊区文化宝库开始得以发现;建议以此契机,挖掘郊区乡土文化对于当代城市化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使郊区成为海派文化不断光大的坚实腹地。”吴铭忠代表提出,“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和谐乡村”建设要同步进行。他建议优化农村生态布局,打造农村生态景观;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形式;重视农村民生问题,建立、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制。

  代表、委员们心系民生,在城市垃圾问题、交通问题等热点问题上提出不少真知灼见。

  李惠萍、臧志军、韩曙等委员认为,目前垃圾分类在普及率和宣传力度方面都远远不够。他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把居民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物品,按可回收垃圾和其它垃圾分类制成卡片,发放入户;制作和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分类袋,居民小区也摆放相对应的垃圾桶等。也提出了一些制度化的建议,如以区为单位,实行垃圾输出地区向垃圾输入、处置地区付费的制度;分区核算并且公布年度生活垃圾处置总费用,讨让个人和单位排出者支出部分费用;改进垃圾收集管理方式,每次单一化同种垃圾收集,增加收集次数等。

  关于交通问题,很多代表和委员们都提到了正在开展的交通大整治。他们普遍认为,应科学规范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胡建忠认为,“从严执法不仅要加大街面巡查,更要进一步拓展发现渠道,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他还建议要完善交通管理设施,根据现在的交通路况,兼顾规范和效率,对道路管理设施进行改造和优化。叶明代表还提出,可以考虑在轨交站点附近发展地下通道和二层立体步道,利于人群疏散和公交换乘,方便步行,减轻交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