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解放日报]一味靠限流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行政”

2015-01-29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地方不大,但常住人口已达2400多万,如何管理城市安全运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对特大型城市如何建立减灾、防灾体系,政协委员应该及时议政建言!”昨天,市政协社科界别分组讨论现场,确保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成为委员聚焦点。

  谈及不久前发生的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委员们语气沉痛。王烈、强荧委员认为,在“新常态”下推动上海安全有序发展,一味靠限制客流显然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行政”,要杜绝此类事件需要系统研究和部署。

  “其实应对大客流我们是有经验的,关键在于事先预防。”吴建中委员接过话筒。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他曾参与政协关于应对大客流的报告调研,当时的研究是通过建立详细的数学模型,总结出可能造成密集人群不安全的15个因素,借此加强监控和预测。最后,报告给出的建议是,志愿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对分流人群、消除安全隐患能起到很大作用。吴建中语重心长,“要在危机形成之前就有对策,才能及时化解分流大客流。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样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会场讨论十分热烈,坐在会议室第三排的杨大明委员突然站了起来,他一手执话筒,一手拿着一本厚厚的调查报告,“我也来说说怎么应对大客流!”

  杨大明是一名港澳委员,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他立即从图书馆借来了1993年香港兰桂坊踩踏事件的调查报告。当年事发后,香港做了详细的调查报告,解析如何避免同类型的事件,有一些招数很实用。譬如,若某地可能出现大客流,相关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如把地上的坑补一补,防止有人会跌倒;再如架设移动隔离栏,让人流呈单向流动,而不至于对冲,人太多时限流,分段放人。杨大明说,“现场管控非常重要,不仅要有充足的警员来控制人数,而且医护人员等也要到场,防患于未然。”发言时间有限,杨大明来不及细说,他说会再进行调研后形成提案提交。

  然而,如果只靠“人盯人”,成本高且发现较迟,能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预防风险?及时预测大客流的出现?

  朱建国委员提出设想,“现在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的大数据预测成为可能,应该将‘大数据’预测纳入上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即用“大数据”预测风险――如果可以及时获取人群密度变化图,有关部门就可及时采取措施,而且可以及时向密集区域人群的手机上推送安全信息,让人们自行疏散,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