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稿件

[新闻晨报]预算报告将细化让代表委员更易懂

2015-01-28

来源:新闻晨报

  审议预算报告,对于代表委员来说,就是替广大市民管好“钱袋子”。但历年来,预算报告“看不懂”,是许多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诟病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预算法》实行后的第一届市级两会,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今年的预算报告有亮点。

  但仍有不少代表委员留有疑问,“看不懂的真正原因还是编制不够细致。”对此,市审计局副局长江小民昨天也给出了回应:预算报告精确到“目”是大趋势,但还需要过程,会考虑增加专业解读,帮助代表委员读懂预算。

  ■为这些举措点赞

  今年四本账全面公开

  市人大代表、上海四维乐马事务所主任厉明说起一幕场景:“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发言踊跃,可到了预算报告,发言的就不多了,因为看不懂。现在报告越来越丰富,谈预算的人大代表越来越多了。”

  “以前给代表的东西很少,没有细账,去年两会最明显,厚厚的两本书。”厉明表示,他最早从2009年开始提书面意见,呼吁增强预算监督的透明度,特别提到两点,对人大代表要给予审查预算方面的培训;政府预算增加更多的明细和说明。

  “过去只有两本账:政府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十八大明确预算全公开,所以十八大之后的2014年人代会,尝试公布了另外两本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今年是首次四本账全面公开。

  重点领域三年滚动预算

  作为财务预算专家和多年的人大代表,梁庆云对每年两会上的财政预算极为关注。在他眼里,今年的预算相比往年,除了两本账变四本账之外,还有着几大方面的“进步”:

  一是预算信息公开进一步细化。“比如说往年我们只知道政府部门公共开支多少,而今年在公共开支下,还细化到了办公费、招待费等具体项目的费用公开,便于代表审议。”

  二是财政转移支付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以前有句话叫各省市“跑步上北京去拿钱”,拿到钱后用在哪里,很可能与一开始申报的项目不同。而如今的财政转移支付不断规范,比如市财政给各区的资金多少,用于哪些项目,都一一对应,一目了然。

  同时他还关注到财政局尝试在重点的投资领域做三年滚动预算,让一些连续的政策和项目得到中短期监控。

  ■为这些不足建言

  希望民生热点单独“拎”

  不过,也有代表觉得有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厉明说,去年提前三四天“账本”就寄到代表手上了,有时间好好看。“今年没寄,希望明年继续提早寄。”

  厉明建言,能不能把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拎”出来单独阐述?“养老、就业、医疗、公共交通,政府说做了大量的工作,那到底在这块投入多少钱,用数字来量化。”

  还有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代表集中审议预算草案时,财政局派到现场答复代表的工作人员,应该能够当场解答疑问,而不仅仅是来听取意见的。

  “我去国外考察,看到他们的预算支出更详细,每笔支付都附上审批理由和发票,很具体,更严谨。”市人大代表、奉贤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汤芷萍认为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分析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能否设置代表讨论环节

  “在国外的会议上,讨论预算是开会的重中之重,什么时候预算通过了,会议才算告一段落。”梁庆云建议是:一方面政府在制作预算表的时候,能将预算说明做好,另一方面呼吁代表也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预算工委的培训活动,帮助政府一起管好“钱袋子”。

  在梁庆云看来,对于一部分懂财务的专业代表,可以细究预算数字,查找问题漏洞。对于其他代表,则可以关注审查财政支出的政策合理性。比如这次代表提到了“65岁是否能免费坐公交”或者“公房加装电梯是否该由政府出钱补贴”等问题,各方意见不一,是否可以从财政预算角度看,评估支出的合理性和绩效。“其实,代表光看一堆堆的数字太枯燥,没感觉,但如果说钱应该用在哪里,相信大家都能谈,有得谈。甚至还可以设置代表讨论环节,让相关部门参与互动,让预算真正接上地气。”

  [会场互动]

  昨日,在政协会场上,关于如何更好改进预算报告,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小兵和市审计局副局长江小民还有一段互动。

  问:预算是不是还有点“太粗”?

  上海市审计局副局长江小民解释:

  目前公开的财政预算符合新出台的《预算法》,并不违背,也无冲突。现在我们看到的市级单位预算是细致到类、款、项,还没精确到“目”。

  如果每一个委办局的预算都精确到“目”,那现在拿到的肯定不是这本册子,而是至少要堆满一房间的册子。一个单位的预算至少就有一大摞,一共几百家单位,让委员们如何一页页看?

  未来的趋势是进一步向“目”发展,更加细致,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问:预算太专业看不懂,能否先培训?

  江小民回应说:

  在国外,政府的财政预算确实是精确到“目”,堆满了整整一个房间。但并非每个议员都会去查看,而是由专业人士进行解读。国外的议员也不是每人都能看懂报告,他们是对专业人士相对通俗地解读报告进行讨论审议。如果议员查看解读报告时还有疑问,可以去查询原数据。对于其中有争议的,议员再提出建议和意见。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对于“目”的专业解读机制。

  问:为何“基本支出”大于“项目支出”?

  江小民回应说:

  这其实充分反映了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人力等成本一般被归入“基本支出”一项,众所周知,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劳动力相对较低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员工支出相对不高。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还处于建设期,不少基础设施还有待改进,因此“项目支出”占比更高。比如说建学校、建医院、修路造桥,这些都是属于项目类。国外发达国家不少硬件上都已经建造完毕,基本接近饱和,国内不少地方还是需要完善的,因此“项目支出”高于“基本支出”非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