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史资料>> 稿件
我最最想念孙中山
2016-6-22 17:25:30

――访世纪老人、奉安大典司仪丁亦飞

丁亦飞先生从箱子里找出一枚鎏金紫铜章与一枚黄铜章,高兴地给我们看。

老人天天要看一会儿报纸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孙中山逝世8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上海闵行区漕河泾桂平路一绿荫环绕的新村里,去访问居住在此107岁的世纪健康老人、奉安大典司仪丁亦飞。在丁老居室里,挂着齐白石97岁时画的真迹秋菊图,老人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够象秋菊一样傲霜怒放。

  丁老的小儿子与父亲居住在一个小区,他每天来看老人。其他儿孙们也经常来送吃的穿的,使这位世纪老人独居而不孤独。老人还能下厨房蒸煮自己最喜欢吃馒头和面条,不用别人代劳。去年我们访问丁老是在他桂平路新村的家中,这次是在新村敬老院里,听说我们来了,躺着的他立马坐起来打招呼。

  上次在丁老独居的两室一厅住房里,看到客厅,卧室,博古架上、衣柜和书橱里,到处存放着收藏的玉石、铜器、瓷器等老人收藏了大半辈子的物件。在他的卧室墙上,挂着丁亦飞年轻时的照片。当我们称赞他的英俊潇洒时,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不平凡的经历。每当有熟客来访,他会打开橱柜,拿出一件件宝贝,十分高兴地述说它们的来历和趣事。

  老人喜欢把玩古玉,一块雕刻精致、造型独特的白玉,他能分辨出年代玉质的区别,真令我们惊奇。丁老在接待客人时,常常会说起他在80多年前当奉安大典的司仪时,各社会名流、高官显要都要听他的口令,向孙中山遗体行鞠躬大礼的情景,言谈间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1929年时丁亦飞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兼任内政部警政司电影检查委员会委员。凭着他的姐夫、国民党中将、讨逆第一路军指挥周静斋的关系,加上丁亦飞年少英俊,有幸选为奉安大典的九名司仪之一。丁老说,当时的九名司仪分别来自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央党部的青年人。因为奉安大典盛况空前,中外名人、外国使节均要参加,因此对司仪人选的要求十分严格。凭着司仪肩上挎着的黄绸带,可以自由地出入于警卫森严的现场。

  丁老回忆说,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在京逝世后,灵棂先安放在北京碧云寺,与此同时,安葬国父的南京中山陵亦加紧建设,并于1929年年初建成。孙中山遗体从北京移来南京后,奉安大典前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公祭3天。司仪此时就开始履职。公祭时间为每天上午9时至中午12时。每天前来拜祭国父的各界人士络驿不绝,人们在灵前默哀致意,献上鲜花,有的呼喊着“孙中山不死”,不少群众在灵前泣不成声,“孙先生真是伟大”,丁老感叹道。

  说到1929年6月1日的奉安大典,丁亦飞的思绪又活跃起来:参加奉安大典的党政军、民众团体、社会名流、海外华侨、外国专使等各方面的人士900多人,真可谓盛况空前。宋庆龄、孙科等立于一侧答礼,丁老旁边就是蒋介石、宋美龄、于佑任、胡汉民……蒋介石穿着马褂袍子戴着铜盆帽十分严肃。孙中山遗体旁由4名全副武装的军人日夜护卫,除司仪外任何人不能任意走动。司仪们带领众人分批地向国父行礼,几天下来,不少司仪口干舌燥,嗓音有了嘶哑,而曾经学京腔练过吊嗓子的丁亦飞,依然口齿清楚、声音宏亮而倍受夸奖。当日中午休息时,丁老和司仪们回励志社去午餐时,见到宋庆龄、宋美龄姐妹上了一辆轿车之后,蒋介石即从后面奔来欲同车而往,但宋庆龄却说:“driver,let’s go(意为‘司机,我们走’!”遂不顾宋美龄的恳求疾驰而去,蒋介石窘得满脸通红,只好上了另一辆车。

  “奉安大典”结束后,司仪享受了和部长一样的待遇,每人发了一个鎏金的大铜章。老人从珍宝盒中取出纪念章,对我们说,同一规格的纪念章有二种,一种是紫铜鎏金,另一种是黄铜制成的,两种纪念章丁老各有一枚纯属仅有。鎏金铜章仅赠党部各部长及司仪共50枚。我们细看铜章,直径76毫米、厚4.8毫米,正面是孙中山炯炯有神的正面头像,背面是中山陵祭堂外景。纪念章采用浅浮雕的艺术手法,画面细腻逼真,祭堂门楼上的“天地正气”几个字非常清晰。铜章刻有吴敬恒先生所写的阴文纂书:“孙中山安葬纪念”与“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十二日”。后因奉安大典日期变更,但纪念章已铸成,故形成了日期上的误差。这两枚纪念章几乎不离老人半步,每逢孙中山的诞辰、忌日以及奉安纪念日,丁老先生总要拿来欣赏。

  丁先生说:“我最最难忘孙中山。2011年3月12日是孙先生逝世85周年,而今年10月10日就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了”。老人也十分怀念在台湾的友人、同学。他常和台湾的朋友通电话,希望祖国早日统一。他动情地说:“我已经是107岁的人了,如在有生之年、在去见孙中山之前,能够亲眼见到海峡两岸统一,那我就死而无憾了”。

作者:文/周曙明 摄影/冯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