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史资料>> 稿件
孙中山之女孙婉与王伯秋的爱恋往事
2016-6-22 17:22:23

孙婉(1896-1979)

王伯秋(1883-1944)

  我的先生王弘之(于2006年去世)是中山先生的亲外孙,她的母亲就是中山先生的小女儿孙婉。我们怎么会和孙家结上亲的呢?这可能是大家想不到的一个事情。

  我的公公王伯秋于1905年离开杭州武备学校,瞒着家人自费赴日本留学。到日本后,他结识了湖南同乡杨度。有一次,中山先生举办报告会,杨度就找了王伯秋去参加。散会后,杨度把他带到中山先生面前,就这样认识了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当面勉励他说:你们留学生都很有先进思想,冲破樊笼,跑出国门,到日本来求学,很好!王伯秋当时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念书,在日本一共呆了九年,他又很聪明,讲起日文来听不出他是中国人,可以说是一个日本通。

  学成回国之际,他又去见了中山先生。先生说,你在早稻田学习,这是东方的大学,我希望你再到西方的大学去学一些东西。话虽如此,当时并没有留学西方的机会,王伯秋就回国了,但心里一直记挂着中山先生的教诲。事有凑巧,回来后正好有一个官派去哈佛大学进修的名额,原本要去的人凑巧得了肺病。王伯秋知道后很想去,为了得到这个名额,他跑了一夏天,费了很多周折,甚至连黄炎培先生都帮他说过话,最后如愿以偿。

  王伯秋于1913年赴美,是坐邮轮去的。临走时,中山先生给他写了一封信。这些信我们家里本来都是有的,后来文化大革命,被抄走了。信里中山先生说:我有一个女儿在美国。我的大女儿已经去世了,儿子也已经结婚,分开住。我对这个小女儿很不放心,你到美国后帮我照顾照顾。现在想来,这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到美国后,王伯秋就带着嘱托去拜访孙婉,但是那次孙婉恰巧不在。他就留个条子告之孙婉,上面写着遵照您父亲的嘱托,特来看看你。那么,这样事情也就过去了。1913年冬,寒假的时候,他们留学生组织了一趟旅游,孙婉也去了。当时大家相互间并不认识,讨论去滑雪。在这个讨论中,王伯秋才知道,坐在那儿、梳两条大辫子的姑娘就是孙婉。王伯秋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心里虽知道眼前这个人是中山先生的小女儿,但没有讲穿,当时同学当中还都不知道,他也没有去和孙婉套近乎。后来,同学们如约一同滑雪。在这些人里,孙婉是最小的一个,当时只有18岁,而王伯秋最大,30岁。他们俩都属猴,相差12岁。王伯秋不会滑雪,孙婉却滑得很好,她就说我们里面你年纪最大,我们以后就叫你老大哥了,可是你这个大哥不会滑雪,我们很扫兴啊,我来教你吧!就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产生了情愫。

  不巧,王伯秋滑雪的时候滑了一跤,伤了脚,好几天不能去上课,孙婉就天天带着点心、水果来探望。这时,王伯秋心里就有一点觉得不对头了,同宿舍的同学也看出来了,就提醒他:要注意啦,你看看孙婉现在这个态度。他说,我会有分寸的,不会越雷池半步。因为他那个时候已成婚,和妻子李澄湘育有一儿一女了啊,两人年龄又相差12岁,好像是不可能的事。后来,王伯秋脚好了去上课,孙婉就一直约王伯秋出去逛公园、吃饭。王伯秋说,我们这样子不行,我是受中山先生嘱托来照顾你的,我们两个的关系要明确,你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可孙婉说,现在婚姻自由,我要自己选,不会像你这样听父母之言。王伯秋被她弄得也很糟糕,于是决定写信给中山先生坦白他和孙婉的状况,且坦白自己已婚,有太太和一儿一女在国内的事实。当时,他觉得不找中山先生这个关系恐怕是断不掉了,那时的孙婉好像一团火。但是,他还是没敢直接寄信给中山先生,而是先拿给孙婉看。坏就坏在这个地方。孙婉一看,马上就把信撕掉了。她说,你这样不是在我父亲面前告我的状嘛,你不要看我父亲现在是大人物,但这是咱们两个人的事情,和我父亲没关系。说起来,还是王伯秋意志不坚定。后来,不等王伯秋写信,孙婉就写信给父亲说,自己有了朋友,是在美国选中的,这个人是王伯秋,你肯定是同意且喜欢。孙中山一听很满意,他说你找的这个人,我确实很喜欢,当初都托他照顾你,他在青年当中是个佼佼者。孙婉很大胆,她向父亲隐瞒王伯秋已婚的事实,最终于1915年7月15日与王伯秋结婚。

  1916年,他们的女儿王�蕙出生了。孙婉很漂亮,皮肤雪白,像剥壳的鸡蛋,一点瑕疵都没有,但女儿很黑,像王伯秋。此时,王伯秋还在念书,但心里十分不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王伯秋在美国加入了志愿军。孙婉也不念书了,在家中照顾女儿。王伯秋毕业后,给杂志社、团体等做法律顾问,收入不丰厚,但可以维持生活。到了1918年,孙婉又怀第二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就是我的先生王弘之。眼见孩子一个一个地出生,但在美国的生活也并不如意,王伯秋便萌生回国的念头,但又自认回去无法同中山先生交代。于是,他便与孙婉商量回国的事。孙婉说,没关系,一切由我来挡。1919年春,他们两人就决定回国了。王伯秋还是多了个心眼,他打算先去趟日本。因为他在日本9年,有很多好友在那里,一方面看看能不能在日本找到好工作,另一方面是想缓冲一下。4月10日,孙婉在回国的船上生下了王弘之,给他取了个小名叫海平,海上平安。

  到了日本,王伯秋预先写了一封信给他在日本的一个同学,他一下船就落脚在他这个日本同学家里。人家就讲,哎哟,王生都成立家庭,有两个孩子了,一下子怎么这么快,他就在旁边仔细讲了这个婚姻的情况。

  到那个时候,孙婉一点没感觉到他们这个婚姻是他们种下的苦果,到头来要他们两个来吃的。王伯秋到底是比她大12岁啊,而且是有家室的人。那个时候呢,陈淑英和孙科经常来看她,王伯秋一直劝孙婉将事实告诉哥哥孙科,孙科虽然是两人的主婚人,但他开始压根儿也不了解实情。但是孙婉并不乐意,还说你为什么一定这个时候要把这个事情讲出来。王伯秋说,我们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中山先生的女儿给人做外室,怎么行得通?孙婉到底年轻,几经劝说她也就越来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于是,托了大嫂陈淑银去和中山先生说。中山先生一听,大为光火。他说,这个婉儿实在是可恶,这么重大的事情欺骗我,当场就不承认这段婚姻。眼见情况糟糕,两人便又托孙科去求情。孙科去说结果更坏,中山先生直接让他们从日本回国。

  那个时候王弘之是10个月,王�蕙虚岁5岁,实际才3岁多。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两人回来了。王伯秋心里有数,这样子贸贸然去,肯定不行。于是,他先到上海把孙婉和两个孩子放在孙科家里,然后一个人回了南京,因为,他还没有打通自家老太太的关呢。此时,孙婉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那个时候就开始流眼泪了,这眼泪一直流到她87岁去世的时候。她对王伯秋说,你把我一个人放在我哥哥家里,你一个人回去做老太太工作,你要不回来呢?我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这可怎么办?她到底年轻,才20几岁嘛,没有了依靠了。事实上,王伯秋后来就是没有回来,两个人天各一方,此是后话。

  再说王伯秋这边。王伯秋的结发妻子,是知府的女儿,有根有派,他也不敢造次。况且回国时,他那18岁的大儿子在湘潭刚刚过世,如何和原配说这事儿呢?无奈之下,他找了弟弟王仲钧商量。王仲钧说,我去上海见孙婉,想想办法。

  王仲钧到孙科家里,第一次去吃了个闭门羹。后来,他先写了封信给孙婉,孙婉才接待了他。见面那天,孙科没有出来,就是孙婉到客堂里来。王仲钧一看这个孙婉从楼梯上走下来,心想,大哥实在是没有办法逃过这一劫的,这样子美丽的、温文尔雅的一个女子,多数是抵挡不了啊!王仲钧分析了家中的情况,他说,我母亲还不知道你这个情况,要是她知道,可能反映和您父亲差不多,他们都是一个时代的人。我母亲不识字,是个老派的人,中山先生是个大革命家都不支持呢。孙婉很着急说,请二弟替我们想想办法。王仲钧就出主意,让他们把孩子交由自己带回南京,搞攻心战,让老太太在感情上先接受孙婉,等做通母亲思想工作再送回来。现在想来,这不是好办法。

  就这样,王仲钧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南京。老二一下带回两个孩子,老太太总是要问个明白嘛。他们那个时候不是住王府园嘛,也是大院,大四合院,王仲钧就编了个故事,说是同学去美国留学,又不舍得送孩子到乡下的父母家,就要了来。老太太听了倒是蛮高兴,说,老二你没有孩子,你就把这两个孩子养了,他们到美国去,还不定哪一年回来呢,这两个孩子这么小养大嘛,以后定会像你自己的儿女一样。

  老太太虽然挺喜欢这两个孩子,但也闹过一个笑话。王伯秋让王�蕙叫奶奶,因为王�蕙不会讲中文,王伯秋就说叫“grandma”(英文:奶奶),王�蕙就叫“grandma”,结果老太太生气了,教训儿子:什么“滚你的妈”,你教孩子“滚你的妈”,你混蛋,人家两个孩子的父母去留学了,你现在教孩子这种话!还闹了这么个笑话。

  纸是包不住火的,后来老太太还是知道了孩子的来历。为此,王伯秋还在南京的王府园楼梯上跪了一夜。老太太说,亲家的八字方针是“有李无孙,有孙无李”(王家与李家结的亲),你看怎么办?你是绝对不能和结发妻子李澄湘离婚的,因为她对我们家有功,虽然大儿子死了,但是她16岁就嫁到我们家里来,你们夫妻感情又一直很好,生儿养女,你女儿也是好几岁了。王伯秋却说,我两头都要,让李澄湘伺候你老太太,我和孙婉到外头去住。当然,最后还是拗不过,王伯秋和孙婉断了,孩子还是留在了王家。这就是我们和王家最初的历史,结姻缘也就是这样一段。

  1923年,孙婉就嫁给了戴恩赛。戴恩赛为广东五华人,1913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同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前身),次年又由清华学校资送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法。1918年,戴恩赛返国,任广州军政府外交部秘书、外交部政治组组长、外交委员会委员等职。孙婉和戴恩赛生女戴成功、子戴永丰。

  (作者系民革上外支部原主委,于2012年去世;本文由李云霞口述,姜菲整理,整理者系民革上海市委机关干部)

作者:李云霞